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內容索引

『文化廊』屋頂之上,瓦貓出沒 ——跟小說家看非遺技藝
文:吳非    圖:鍾凱飛
第一次聽到「瓦貓」時,還以為是趴在屋頂上的慵懶小貓;直到拜讀了作家葛亮的小說《瓦貓》,才知原來是雲南民間用以鎮宅安家的神獸。瓦貓很冷門,不單聽過的人不多,就連研究者也甚少,幸好葛亮在創作過程中做了不少嚴謹的田野調查。昔日雲南老房子上隨處可見的......

期數:510期
頁數:4p
『光輝歲月』新安江樟潭渡口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新安江樟潭渡口 樟潭是新安江上游的一個古村落,青山環繞,江水碧綠,全村兩千多人,限於財力不能造橋。村子在一個灣口,頭尾有兩個渡口。下渡口的船夫叫方有寶,70多歲,白頭短髮,皮膚黝黑,身體硬朗,年輕時在江上以捕魚為生。40多年前,渡口的老船夫死了。......

期數:510期
頁數:2p
『文化廊』劇夢猶在 潮音難續
文:戚瀚丹    圖:柯炳鐘
「鐘聲鳴噹噹噹,鼓聲嚮咚咚咚」,台上演員身姿輕盈、媚眼如絲,一顰一笑間唱着動人的曲調,勾起台下眾多潮州人的思鄉回憶。潮劇作為最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幾經沉浮,曾在7、80年代繁榮輝煌,如今卻因觀眾數量減少、投資不足、人才流失等原因日漸走向衰落。年......

期數:509期
頁數:6p
『光輝歲月』插箭節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在藏東及青甘川牧區旅行,常常看到高聳的箭鏃如同一把筷子似的插在山巔,那是當地的保護神。相傳很久以前有位驍勇善戰的將領戰死疆場後,老百姓把他佩戴的箭插在山頂,立山為神,年年祭奠,並用箭象徵着天神跟魔鬼作戰。後來,人們以五彩的箭垛供奉,保祐人畜平......

期數:509期
頁數:2p
『光輝歲月』襄陽仲宣樓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汽車在夜色中進入湖北襄陽的市區,我們在網上訂了古城東門附近的一家酒店,離護城河隔了一條馬路。據說,襄陽古城的護城河是全國最寬的。宋末所向披靡的蒙古軍隊攻打襄陽,6年沒能破城,最後城內守軍因糧草耗盡而投降。鐵打的襄陽,由此得名,護城河起到不少作用......

期數:508期
頁數:2p
『美攝香港』東岸公園 維港灣畔觀景台
文:陳一年    圖:陳一年、葉建生
位於香港島炮台山海濱的「東岸公園主題景區」, 2021年9月下旬才落成見客,我在開幕的日子就去「嚐鮮」了。   「東岸公園」地處銅鑼灣避風塘側畔,向着維多利亞港核心海域,有一道百米長堤伸入海灣,其景觀已「贏在起跑線」;公園裡有各種框架式設計的休閒設......

期數:508期
頁數:4p
『特稿』探索香港非遺 導攝活動已完滿結束
    
由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舉辦合共3場的「探索香港非遺」導攝活動已圓滿結束。是次活動本機構邀請到著名文化攝影師隋彪先生帶領一眾讀者在上海街內尋找具香港特色的非遺老店,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感受當中的人情味,讀者們更用鏡頭紀錄了這些傳統文化的堅持信念。

期數:508期
頁數:2p
『光輝歲月』樓蘭「美女」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從G315國道進入新疆羅布泊,戈壁灘屬於野生動物保護區,有些岔道口寫着軍事管理區,讓人想到我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最早來這裡考察的是西方學者,19世紀中後期,德國地理學家馮.李希霍芬考察新疆,回去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他的學生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考......

期數:507期
頁數:2p
『美攝香港』船灣淡水湖 歷滄桑之美
文:陳一年    圖:陳一年、王廣龍、Remington Yu、安妮
在吐露港的北面有一處海灣,叫做船灣。海灣三面環山,一面有連串島嶼。這個海灣後來被人一分為二,一半變成船灣淡水湖。她與上期本欄介紹的萬宜水庫形成姐妹,成為世界最早的人造海上大型淡水湖,也是香港面積最大、容量第二大的水庫。

期數:507期
頁數:6p
『光輝歲月』青海塔爾寺曬大佛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聖地,寺廟的由來還得從宗喀巴大師說起:1357年宗喀巴生於青海湟中,湟中藏語稱宗喀,後人以地名尊稱他「宗喀巴」,巴在藏語裡是指人,就像宋人稱蘇東坡為蘇眉山一樣。宗喀巴3歲進夏瓊寺,7歲受沙彌戒,跟隨高僧端智仁青學經9......

期數:506期
頁數:2p
『美攝香港』萬宜水庫―地質奇觀風景地
文:陳一年    圖:王廣龍、陳一年、Remington Yu
在香港東海岸的西貢,被譽為香港的「世外桃源」,那裡遠離囂鬧都市,風光秀麗,親近着山林和南海的浪花。其中兩大片郊野,匯集成了西貢東郊野公園和西貢西郊野公園,香港最大的兩座水庫:萬宜水庫和船灣淡水湖都在那裡,它們不但積聚了我們賴以為生的水源,庫區......

期數:506期
頁數:6p
『光輝歲月』眉山三蘇祠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我們長途開車抵達四川眉山,雖然路上勞累,卻毫無睡意。夜深人靜,女兒提着一盞燈籠帶我們繞三蘇祠的紅牆走了一圈。「夜來幽夢忽還鄉」,這是蘇軾《江城子》中的詩句;他25歲離開眉州,從此以後,不論到哪裡赴任或是謫居,都沒能再回來,......

期數:505期
頁數:2p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