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內容索引

『主題故事』玩轉古都新潮地
文:徐源、金偉琦等    圖:視覺中國、金偉琦等
中國歷代的古都,經過上千年歷史的沉澱,依舊呈現出昔日的韻味。時至今日,古都還很潮:北京的胡同博物館與地下胡同、西安的城牆集市與工業風老菜場、河南古建築中的虛擬實境演出、南京的新潮書店與文創小城……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彷彿古典樂與搖滾樂的旋律交織......

期數:508期
頁數:40p
『探索之旅』銷聲匿跡的通秦古道
文:盛立剛    圖:王牧
在山西呂梁地區中部,有一條從磧口經離石、吳城到汾陽,長約150公里的「通秦古道」。明清時期,古道成為連接大西北與華北、中原地帶的重要商道,晉商駝隊的駝鈴聲,在這條古道上一直悠揚到1930年代。隨着鐵路、公路運輸的興起,這條古商道逐漸式微,如今只剩下......

期數:508期
頁數:20p
『光輝歲月』襄陽仲宣樓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汽車在夜色中進入湖北襄陽的市區,我們在網上訂了古城東門附近的一家酒店,離護城河隔了一條馬路。據說,襄陽古城的護城河是全國最寬的。宋末所向披靡的蒙古軍隊攻打襄陽,6年沒能破城,最後城內守軍因糧草耗盡而投降。鐵打的襄陽,由此得名,護城河起到不少作用......

期數:508期
頁數:2p
『主題故事』屋頂上的風光 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
文:楊玉誠、馬素梅    圖:楊玉誠、馬素梅、馬文曉等
中國傳統建築講求營造法式,結構極為複雜;從審美角度而言,幾乎可被視為一座座觀之不盡、賞之不竭的大觀園——山牆屋角、斗拱窗欞、彩門屏風……構件之豐富,裝飾之繁多,令人嘆為觀止。在眾多組成部分中,「高高在上」的屋頂,常常因超出人們視線範圍而被忽略......

期數:507期
頁數:34p
『主題故事』鹽之絕景
文:丹菲、譚光華、高彤、余晴峰    圖:王牧、謝光輝、譚紅建等
鹽對於大部分都市人來說,只是收納在調味盒子之中,無甚重量的顆粒。但放眼世界,鹽也可以呈現為廣闊無垠的鹽湖、重疊連綿的鹽山、神秘幽深的鹽洞。而在這一幀又一幀壯麗之風景背後,又藏着人類文明鬥爭及發展的歷史。今期主題故事「鹽之絕景」,我們走訪山西運......

期數:507期
頁數:52p
『光輝歲月』樓蘭「美女」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從G315國道進入新疆羅布泊,戈壁灘屬於野生動物保護區,有些岔道口寫着軍事管理區,讓人想到我國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最早來這裡考察的是西方學者,19世紀中後期,德國地理學家馮.李希霍芬考察新疆,回去提出了「絲綢之路」的概念。他的學生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考......

期數:507期
頁數:2p
『主題故事』夜未央 夏日夜市大觀
文:徐源    圖:視覺中國
夜幕低垂,城市突然抖落了包袱,夜市猶如彩色天幕般鋪開,溢滿潮熱與喧囂:西雙版納星光夜市穿上燈火華衣;台灣與新疆各大夜市呈上多彩小食;成都玉林西路民謠悠悠;長沙解放西路燈紅酒綠;景德鎮陶溪川夜市與北京潘家園鬼市臥虎藏龍…… 夜市與夏日是最好的拍......

期數:506期
頁數:42p
『探索之旅』靖西「壯藥谷」 現代神農嚐百草
文:王牧    圖:王牧
曾幾何時,中草藥一直是中國百姓傳統治病良方。隨着西方現代醫學發展,方便快捷的西藥,讓中國人彷彿忘卻了中草藥的妙用。但在中國西南邊陲的廣西西部壯族聚居區靖西縣,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辦大型民間草藥集市,像是提醒我們,中草藥治百病的傳統智慧。

期數:506期
頁數:14p
『光輝歲月』青海塔爾寺曬大佛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聖地,寺廟的由來還得從宗喀巴大師說起:1357年宗喀巴生於青海湟中,湟中藏語稱宗喀,後人以地名尊稱他「宗喀巴」,巴在藏語裡是指人,就像宋人稱蘇東坡為蘇眉山一樣。宗喀巴3歲進夏瓊寺,7歲受沙彌戒,跟隨高僧端智仁青學經9......

期數:506期
頁數:2p
『主題故事』瓦罕走廊 阿富汗古絲路廊道
文:汗斯    圖:汗斯
在阿富汗東部,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兩國崇山峻嶺夾峙下,瓦罕河在群山間切出了一道河谷,形成了一條穿越帕米爾高原的捷徑,這就是「瓦罕走廊」。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讓這片區域成為華夏與外邦交流的重要通道——高僧法顯、玄奘曾沿着它西行求法;大唐名將高......

期數:505期
頁數:36p
『主題故事』上海街 穿越香港流金歲月
文:徐源    圖:隋彪、柯炳鐘
香港油尖旺區的街道縱橫交錯,主要大道有彌敦道、上海街等。那彌敦道宛如大家閨秀,大型百貨公司和高級酒店林立,車水馬龍,熱鬧繁華;而鄰近的上海街相比起來則像街坊般親切,廚具、五金、當舖、照相館、茶莊、鞋舖,各種日常生活所需都幾乎能在這裡找到。 這......

期數:505期
頁數:52p
『光輝歲月』眉山三蘇祠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我們長途開車抵達四川眉山,雖然路上勞累,卻毫無睡意。夜深人靜,女兒提着一盞燈籠帶我們繞三蘇祠的紅牆走了一圈。「夜來幽夢忽還鄉」,這是蘇軾《江城子》中的詩句;他25歲離開眉州,從此以後,不論到哪裡赴任或是謫居,都沒能再回來,......

期數:505期
頁數:2p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