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07 > 鹽之絕景

[主題故事]第507期 鹽之絕景

文:丹菲、譚光華、高彤、余晴峰    圖:王牧、謝光輝、譚紅建等     分享:

簡介:鹽對於大部分都市人來說,只是收納在調味盒子之中,無甚重量的顆粒。但放眼世界,鹽也可以呈現為廣闊無垠的鹽湖、重疊連綿的鹽山、神秘幽深的鹽洞。而在這一幀又一幀壯麗之風景背後,又藏着人類文明鬥爭及發展的歷史。今期主題故事「鹽之絕景」,我們走訪山西運城、青海鹽湖、巴蜀鹽道、四川自貢、西藏鹽井、江蘇揚州、台灣布袋、香港鹽田梓等「鹽點」,見證天南地北的人們如何以血汗與智慧,產鹽運鹽。

        

 航拍廣東湛江南極村鹽場,一塊塊鹽田色彩斑斕(圖蟲創意)

 

鹽來如此
余晴峰╱文

某日到超級市場買鹽,454克僅售3.5元港幣,價錢不可謂不親民。很難想像,在歷史長河之中,鹽大部分時間珍貴如黃金:工資的英語“Salary”源於拉丁文“Salarium”,原意正是「給羅馬士兵買鹽的錢」;非洲埃塞俄比亞甚至曾直接把岩鹽磚當成貨幣;在中華大地,也不乏「夫山澤林鹽,國之寶也」及「凡商有二,曰場商,主收鹽;曰運商,主行鹽」之類的說法。

 

豈止調味料
區區調味料,何以如此重要?這問題的立足點有點不妥,因為鹽的重要從來不限於調味:首先,鹽所含的氯和鈉皆為人體必需之營養,原始時代人類透過茹毛飲血,吸取動物體內的鹽分。後來先民的主食轉為五穀與蔬菜,但這些食物所提供的鹽分遠不如動物的血液。製鹽食鹽,遂成為農業文明建立必須解決的課題。
此外,在電製冷技術出現之前,鹽醃製是保存食物的主要方式,食品的存放或運輸,全仗鹽殺菌、脫水,各地千差萬別的醃製食品傳統,亦是由來於此。鹽的功用還包括餵養牲畜、食水處理、人工染料合成等等。

鹽中國史
人的生活離不開鹽,歷朝歷代的史書也常見它的影蹤。明代《山堂肆考》有云:「宿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鹽,其色有青、紅、白、黑、紫五樣。」宿沙氏相傳為炎帝神農氏之臣,可見中國製鹽之傳說,上溯至炎黃時

......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2-9 50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