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382 > 鄉親的記憶:李小超青銅雕塑欣賞

[文化廊]第382期 鄉親的記憶:李小超青銅雕塑欣賞

文:羅傑    圖:羅傑     分享:

簡介:傳統的牧歌式田園生活,在當下的中國已經漸行漸遠。作為中華文明主要存在方式之一的鄉村文明,在洶湧的城市化進程中難免被誤讀甚至被肢解、碾壓。中國內地著名雕塑家李小超透過「鄉親」系列青銅雕塑作品,為喧囂的都市人帶來一種鄉村的清新與寧靜,也為人們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提供另外一種可能……

李小超的雕塑「鄉親」系列是一組關於中國鄉村社會的記憶性作品,切入點是陝西關中普通百姓2009年的生存狀況、生存面貌。作品選取1949-2009年60年間出生的幾十個典型樣本——他們大都生在農村,一些人一直在村裡務農,一些人則進了城,有的靠力氣、靠技術打工餬口謀生;有的搞建築、做生意發了財,成為「有錢人」;有的考上大學,進了公家單位,甚至還當上了官,真正成為「城裡人」。他們不是時代的弄潮兒,只是極平凡的小人物,是億萬中華兒女的縮影,他們的人生與時代同跌宕,共起伏,甚至他們的名字都帶有時代政治的印跡——解放、援朝、躍進、社教、文革、備戰……透過這些既不「美麗」也不「深沉」的各色人物,我們能感受到既往勞作的艱辛、衣食無憂後的滿足、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對未來美好的憧憬,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困頓、內心的焦慮與無所適從、對歲月蹉跎的無奈……

李小超的雕塑同樣強調真實,不過他不追求結構的完全準確與細節的完全真實,而是強調情感的真實,情境的真實,造型則採用寫意手法。他突出所表現人物的某些最主要的特徵,將細節的刻畫統一在「傳神」的原則之下,按照一定的繁簡疏密關係加以處理——人物的姿態、服飾、所持器具的細節,以及人物相互呼應關係,都是對其「神」的一種註釋說明。
 

在李小超的雕塑中,誇張幾乎隨處可見,不過這種誇張與常見的眾多抽象風格作品的誇張不同,更多的是通過對塑造對象的結構細節取捨表露一種情感的誇張,而不是在具體造型中展示過多經過理性總結的結構的誇張與變形。
 

整個作品沒有所謂的「解構」和「嘲諷」,也沒有「俯視」,是中國城鄉下層人群生存狀態樸實而又率真的再現。誠如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所言,認識了來自陝西這塊土地上的「鄉親」,可以說就認識了過去和當下的中國。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2-4 38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