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379 > 南國陶都─佛山石灣窯

[我的旅行故事]第379期 南國陶都─佛山石灣窯

文:涂珊珊    圖:曾彤興     分享:

簡介:「中國」一詞在英文裡稱作「China」,即「瓷器」之意,可見瓷器在中國千年歷史長河中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國瓷器最早是從陶器演變而來的。陶器是用黏土燒製的器皿,在器皿的表面雕刻花紋和刻畫圖案,早在新石器時代大量出現,在唐代,製作技術和創造上達到了高度成熟。比如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的「唐三彩」。陶瓷至今興盛不衰,宜興的紫砂壺、石灣的陶塑、景德鎮的柳葉瓶、鳳尾瓶都聞名世界,而那些燒製陶器的窯口儼然成了記錄中國歷史的一塊活化石。
 

活的教科書—石灣窯
 

在廣東的佛山石灣,這個號稱中國南國陶都的地方,就有這麼一部活的教科書——石灣窯。它始於宋代,極盛於明清,以善仿鈞窯而著稱。500年的窯火,就好像一部延續了500年的鮮活陶瓷史。早就從朋友那裡聽說這座從明代一直燒到現在的龍窯,吸引我的不止如此,他告訴我窯尾有一棵高達數丈的古榕樹將龍窯包裹得嚴嚴實實,爐火越旺,古榕樹卻越發地蔥翠挺拔。深圳到佛山自駕也不過短短3小時的路程,巴士、火車也都很方便,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出發了。
 

最古老的柴燒古龍窯
 

車行駛到達佛山鴻運汽車站後,在車站對面轉乘公車去石灣鎮。走進石灣鎮,到處是生產陶器的廠家,街面堆放大陶缸、陶管、日用瓷器等,那情景同江南陶都宜興頗有相似之處。這裡已經闢為風景點,遊人如織。付了門票,就進入了南風古灶景區,一走進去就看到四層寬大的台階,中間的綠化帶裡由鮮花和綠葉拼成了四個大字,自上而下依次為「古窯吐豔」。台階兩側,就是層層疊疊,依階而上的古窯。正面看去,左邊是高窯,右邊是南風古窯,又叫龍窯。當地人稱「窯」為「灶」,這個稱法有特殊的含義:龍窯對於製陶業的重要,猶如人們每天用來煮食的爐灶,因此也就有了這麼親切的稱謂。古窯灰磚褐瓦,依山而築,是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在元代的龍窯基礎上改造而成的。整個石灣就只剩下這兩條古龍灶,也是世界上唯一連續生產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柴燒古龍窯。
 

藝術家的聚腳地
 

衣整潔的窯工,正往灶爐裡投擲松木柴,熊熊燃燒的爐火裡,有多少精美的陶藝品將誕生。我拾級而上,兩座龍窯尾處相連,人們穿梭於兩窯之間,只聽到「呼呼」的聲響,這是爐火被煙囪拉力所致。長長的窯身塗上了青灰色,四周清掃得十分乾淨,器物堆放得井然有序,窯爐的牆上有詞曰「有容乃大」,這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的格言,寫在此處真是恰到好處。
 

這裡除了有窯工,還有很多藝術家,以及經營陶瓷藝術品的小店和陶吧老闆。時不時還可以看見一些腳穿草鞋的工人,拉沉重的陶品緩緩向前。走進南風古灶的一間古坊裡,工作檯上擺放很多半成品,有一位做陶老師傅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製陶。我好奇地蹲看了半天才戀戀不捨地離開。在這間古坊旁邊,還有另外的幾間寮場,有注漿室、上釉室等,據說古代真正的製陶工廠遠遠不止這幾個作坊,是旅遊區的管理人員為了讓遊人瞭解過去,才有選擇性地開設了這幾個頗有特色的古坊。
 

與古灶共存的老榕樹
 

從寮場另一個門出去,就到了龍窯後面,也就是傳說中有四百年歷史的那棵古榕樹。榕樹的根節攀援在古灶石壁上,榕樹旁有座「古灶榕風」的石刻銘牌。五百年了,古窯不熄,而榕樹也越發蔥鬱,能在這麼高溫又貧瘠的土質上生長到如此枝繁葉茂,都說是一個奇蹟,窯工們稱它「風水樹」。榕樹長在南風古灶的窯基上,好像是石頭爆出來一樣。
 

窯工告訴我,南風古灶是當年霍氏家族所建。已是古稀之年的霍流芝先生是霍氏第十八代傳人,現仍健在。接老窯工又說起他小時候印象中的古灶:「南風灶在我印象裡是非常美的,小時候喜歡在晚上看古灶的火,由於當時灶尾還沒有煙囪,燒窯時烈烈火燄從窯尾的火口處衝出,發出轟隆隆的吼叫聲,晚上火光沖天,為夜裡的石灣增添一道壯麗之景。」古灶確實是石灣人成長中最美的記憶。

交通:先從深圳羅湖客運站乘坐直達車到佛山,車資¥90,車程2個半小時;在佛山汽車站對面乘公車109、134去石灣公園站,到達石灣鎮。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2-1 379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