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23 > 香港濟公

[港人港事]第523期 香港濟公

文:    圖:     分享:

簡介:搓出烏黢黢的「伸腿瞪眼丸」(泥丸)、衣衫襤褸、一手葫蘆一手破葵扇……不少港人對於濟公的第一印象來源於電影、漫畫的《濟公》,你可知道香港真的有濟公廟和濟公信仰?濟公是生於南宋時期的浙江台州永寧村人,俗名李修緣(1148年—1209年),因逃婚到杭州靈隱寺出家,法號「道濟」。明清章回小說盛行之際,濟公以瘋癲、市井的降龍羅漢轉世形象降臨人間,幫助貧苦百姓,也得「濟癲」之名。

        

 上世紀40年代,潮汕商人聚集在港島西營盤,濟公信仰隨他們信奉的「德教」一併傳入香港(如紫靖閣),形成一批濟公信仰群體。至於灣仔的濟公聖像無從考究出處,但其曾坐鎮於與皇后大道東交界的掘頭巷迪龍里(也稱廸龍里,今胡忠大廈位置)。巷子盡頭有座建於1847年的私人廟宇,前身為綏靖伯坐鎮的土地廟。1850年代鼠疫肆虐,居民曾請辟疫的綏靖伯神坐鎮消瘟並供奉之,但逐漸被淡忘;直至1860年代請來濟公活佛除瘟消災,廟宇香火鼎盛,就這樣改為濟公廟。

 

因應社會發展需要,百年老廟在1980年代拆卸,濟公先後輾轉到曾是鼠疫重災區的上環太平山街孖廟、廣福義祠坐鎮。 濟公在香港 神明也搬家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濟公三遷,這位最親切、最沒有架子的神明,原來也曾經「搬過家」。細心觀察,才發現如今位於上環太平山街的濟公廟廟門寫着「廣福慈航」。早在1851年,富商譚亞財籌建為客死異鄉的華工設立殮葬及靈位服務的廟宇,敬奉「超度地獄眾生」的地藏王,這裡因而得名「義祠」;後來供奉的先靈愈來愈多,甚至超過一百家姓氏,索性叫「百姓廟」。善舉促成1870年本地最早華人慈善機構——東華醫院的成立。至1990年,隨着濟公「遷入」,人們也就以「濟公廟」作為其名。 憶述過去時,人們習慣美化一段故事,讓它聽上去更為動人。濟公、東華三院助人利他的精神本身值得為人歌頌,關於濟公三遷的故事,廟宇負責人梁中杰告訴我們另一現實的說法:「東華三院希望為仍有信仰需求的濟公善信保留供奉地點。另一方面,灣仔迪龍里濟公廟、上環太平山街孖廟的持有人,和當時廣福義祠的管理人皆為同一人。那麼濟公聖像搬遷至廣福義祠,大抵也是順理成章的。」 上環廣福義祠除了迎來濟公聖像,也把迪龍里的「行李」搬入新居,像百年貢燈、鑄於光緒年間的「威伏炎瘟」匾額、刻有「庚子年」字樣的1960年香爐都得以保留,「勝地」原碑已損毀,遂在2017年重建置放門口。不過要數最吸引人的,還得從灣仔濟公廟流傳至今的虎門說起。



拜「濟」勿忘恩情 濟公信仰與香港社會發展有密切關係。早期社會醫學不發達、社區衛生環境相對差,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平安長大,會選擇讓子女與神明上契,得到神明的庇佑與加持,如著名作家小思(盧瑋鑾)曾追憶童年在灣仔生活,因多病咳嗽不止,被母親「契」給濟公。在這裡上契,有一特別道具名為「虎門」,是從灣仔迪龍里承傳下來的,正面門楣畫上老虎頭,背面寫上「生門」,跨越虎門即與濟公完成契約儀式,得濟公契爺庇佑,同時寓意跨越「生門」,充滿希望與生機。 上契之外,敬師是拜濟公另一重要儀式。拜祭佛教禪門的道濟禪師,信眾也講究佛教「上報四重恩」,即重報父母師長之恩,同時要時常惦記濟公的深恩。流傳的濟公誕有多個日子,如農曆二月初二、四月初八、八月廿五,以紀念濟公成道、聖誕。太平山街濟公廟的濟公誕選在11月進行,並加入敬師儀式,包括擂鼓、誦唸濟公活佛消災咒(師父經)、恭讀祈願經文,六供儀式期間主禮於壇前,將花香燈果等供品獻給濟公,以表徵誠意供養濟公師父,同時提醒大眾飲水思源。 目前廟宇正殿以地藏王與濟公活佛作為主神共同奉祀,慕名而來點燃香塔、聖燈,拜濟公的人絡繹不絕,另外有攝太歲、求姻緣者,亦為這座紅牆廟宇增色不少。或者將來香港供奉濟公的廟址仍會變更,隨濟公聖像左搬右搬的古物器具會愈來愈多,卻始終搬不走坊眾百年來對濟公關愛、救濟大眾的信仰與感情。 濟世扶困 我本是凡人 回望中國民間信仰的神祇各有千秋,在強調實用性、功利性的同時,不忘導人修身、立德、向善的初衷。林默娘(媽祖)、包公、關羽、濟公……這些普通人因為行善積德受人崇拜,繼而被奉為神明,在不同領域保佑一方平民。漸漸地,「求個心安」不再是人們堅持信仰的唯一原因,在追求現世幸福生活之外知行合一,更多人願意用實際回饋他人,發揚「無我利他」的精神,就像創立東井圓佛會推廣濟公文化的林東先生、創立何濟公藥行倣傚濟公普度眾生的何福慶先生……只要心中有善、互助互愛,人人都可以是濟公。


想去拜濟公

:上環太平山街40號 :2546 8277 :每日08:00至17:00

濟公搬家地點

灣仔迪龍里 (今胡忠大廈)

上環太平山街孖廟 (今順景雅庭)

廣福義祠 (百姓廟)

香港濟公大事記

•#1847年,據傳濟公廟建於灣仔迪龍里巷內 •#19世紀末,港島中西區發生黑死病,港島坊眾到灣仔濟公廟祈福,此區得以避過嚴重鼠疫 •#1899年,九龍紅磡發生疫情,坊眾恭請灣仔濟公與眾神渡海遊街驅瘟,此後紅磡也倖免於災,遂送匾額「威伏炎瘟」答謝 •#1938年,何濟公創始人何福慶(字善緣)倣傚濟公普濟眾生,在廣州開辦「何濟公藥行」。抗戰時期生產大量止痛解熱的「滅痛星」支援前線,最終在1949年遷往香港 •#1980年代,因地區發展,灣仔濟公輾轉移至上環廣福義祠,小巷迪龍里從此消失,但濟公「無我利他」、「助人為善」的精神延續至今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4-1 52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