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14 > 黴豆渣與麻豆腐

[食遊記]第514期 黴豆渣與麻豆腐

文:卓成曦    圖:卓成曦     分享:

簡介:豆腐是極其常見的食材,很多人喜歡吃。據考證,豆腐原產於安徽淮南地區,是淮南王劉安偶然所創。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述:「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宋朱熹有詩云:「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術,安坐獲泉布。」說的是他如果能像淮南王劉安那樣發明了豆腐,只要坐在家中,財富就能源源而來,成為大富翁。

        

 豆腐能做很多菜,而以豆腐入饌的美食,遍佈大江南北。早在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列出多個豆腐菜的菜單:蔣侍郎豆腐、楊中丞豆腐、張愷豆腐、慶元豆腐、芙蓉豆腐、八寶豆腐與蝦油豆腐等。豆腐發源地安徽的豆腐著名者,有屯溪的八公山豆腐與黟縣的臘八豆腐,安徽當地的毛豆腐更是馳名全國。毛豆腐長得很可愛,一塊塊四方方的長滿了白色的長絨毛,風一吹輕輕舞動,像隻活的白色小精靈。可惜當地的吃法基本油煎,一煎好可愛的白絨毛就消失了。為了感受白絨毛的味道,我曾嘗試生吃了一塊毛豆腐,綿軟的口感、濃郁的豆香味,並不臭,配了一杯白酒,倒也沒拉肚子。 下飯送酒皆是隽品 做豆腐剩下的豆渣一般餵豬,豬吃後嗷嗷嗷地叫得響亮,小時候懟別人嗓門大就會說:「你是吃豆渣的嗎?」但也不乏以它入饌的例子,只要是可食的東西,聰明又擅吃的中國人總會花樣翻新地研究出它的各種吃法,豆渣也不例外。福建閩北山區人民喜食的黴豆渣,就是用做豆腐剩下的黃豆渣加工而成。做黴豆渣須選在冬春時節,尤以冬臘月是生成質量最好的時段,氣溫太高,豆渣易發臭,長出來的就不是白黴,而是有毒的綠黴,不能食用,只有在冬春時節,才好掌控黴豆渣發酵的程度。把控乾水分的豆渣入鐵鍋炒熟,炒製過程中加適量鹽與辣椒粉,然後倒入方鐵盤壓實、放凉,面上鋪上一層乾稻草,利用稻草中的黴菌讓豆渣自然接種、發酵。幾天後,豆渣上面就長滿了長長的白色菌絲,等待菌絲長齊了,發酵就完成了,移放到陰凉處自然晾乾。有的人家為了讓其更長久地保存,會將黴豆渣放到火上烘乾、變得磚頭般硬。吃的時候切片用豬油煎一下,豆香醇濃且香辣,或切幾片五花肉一起爆炒,下飯送酒皆是隽品。 老北京愛吃麻豆腐 而老北京愛吃的麻豆腐也是用豆渣(綠豆渣)炒製,它是製作綠豆粉絲和澱粉的下腳料。把發酵後的濕豆渣用小火燒開,用布過濾後流下去的是豆汁,留在布上控淨水分的就是麻豆腐。由於經過發酵,與豆汁一樣有一種特殊的酸香味,老北京人與嗜好喝豆汁一樣,也特別愛吃麻豆腐。炒製正宗的麻豆腐,五種配料必不可少:羊尾油,雪里蕻,黃豆醬,青韭,青豆。首先,炒麻豆腐的時候一定要用羊尾油來炒,因為麻豆腐以綠豆渣為原料多少有些豆腥味,且乾炒或素炒綠豆渣的口感則澀,如與羊尾油同炒則脂香濃郁、口感滑嫩,豆腥味像變戲法似的蕩然無存。加黃豆醬的好處在於恰到好處的提高鹹度,所謂鹽是七分味,辣到十分,成菜自然醬香濃郁、鮮香可口。雪里蕻的妙處在於使得炒製的麻豆腐口感滑嫩中帶點嚼頭,又可解膩。炒得之後,用勺子在麻豆腐中間打個窩,淋上剛炸好的滾燙辣椒油,周圍則要撒上青韭碎。青韭很纖細,葱芯綠,特別提味,用刀一切滿屋子都會飄著韭菜的香氣。最後灑上幾顆青豆作點綴,與翠綠的青韭碎相互呼應,不但口感上解膩而且顏色上也提色,沉悶中吹過一陣清風,一片片、一粒粒掩映於暗灰色的麻豆腐之中,顯得精氣飽滿、青春洋溢。 豆腐有分南豆腐和北豆腐,豆渣竟然也分南北,材料不同吃法也不同,不知諸君更喜歡哪個?


1.曬乾後的霉豆渣很堅硬╱2.油煎好的霉豆渣╱3.羊油炒麻豆腐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3-4 514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