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88 > 港島‧講島

[主題故事]第488期 港島‧講島

文:余晴峰    圖:隋彪、Carlo、余晴峰等     分享:

簡介:2021年是香港開埠180週年,香港由昔日首任庫政司馬丁(Robert Montgomery Martin)口中「地方小、荒蕪、不衛生、沒有價值」的小島,發展至今日享譽世界的「東方之珠」。今期我們聚焦於香港開埠最早的港島地區,看英國人如何開拓港島的心臟「維多利亞城」;又會探討開埠如何影響港島原有的文化及村落;最後登上山崗,看港島的自然環境,娓娓道出「港島‧講島」的故事。

        

 香港名字的由來

「香港」最初並無名字,只是不為人知的小島。秦攻百越以後,它被納入南海郡番禺縣,隨歷朝更替,又先後隸屬於寶安縣、東莞縣、新安縣,亦開始有了「范春州」、「紅香爐」等名字。1841年,英國對華全權代表查理‧義律(Sir Charles Elliot)與清朝欽差大臣琦善私擬《穿鼻草約》,英方單方面宣佈清廷「割讓『香港本島』與港口給英國君主」,「香港」之名才登上國際舞台。追本溯源,究竟「香港」一名從何而來呢?

此「香港」不同彼「香港」
「香港」一詞,相傳最早見於明朝萬曆年間的《粵大記》,然而必須指出:此處的「香港」僅泛指鴨脷洲一帶,並不代表整個香港島,更遑論九龍與新界。事實上,假若我們攤開一些舊地圖,比方說清朝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刻本《新安縣志》的地圖,我們會發覺地圖上同時存有「紅香爐」(約等於今日銅鑼灣紅香爐峰一帶)及「赤柱」,它們互不從屬,亦不處於同一片陸地,只是自成天地的兩個小島,同由新安縣管轄。這個現象告訴我們,雖然「紅香爐」、「赤柱」、「大潭」、「香港圍」等村落與營汛屢見於史冊,但當時並沒有一個長期而固定的名字統稱整個港島,甚至乎「港島」作為一個「整體」這件事,也算不上非常明確。
清朝大臣琦善致函英方代表義律時說:「准其就粵東外洋之『香港』地方,泊舟寄居。」此處所說的「香港」就僅指今日的「香港仔」一帶,但義律可不這樣認為,他

......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2 488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