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7 > 時空影廊 追尋Hedda Morrison的攝影之路VIII

[香港今昔]第467期 時空影廊 追尋Hedda Morrison的攝影之路VIII

文:張愷鑫    圖:     分享:

簡介:1946年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最初的香港不過是漁港,即使在英國殖民政府統治了數十年後,維多利亞港的航運貿易興旺,大部分香港人仍生活在港灣和海島,謀生仰賴大海慷慨的餽贈。 南區唯一的避風塘香港仔,位處港島與鴨脷洲之間,山間溪水潺潺,漁民聚居於海港和山麓間,漁村規模數一數二。圖中前方為鴨脷洲修船廠,左方鐘樓是香港仔工業學校,後方中央為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會士常救助貧苦漁民家庭……圍繞漁業,香港仔形成了一個屬於草根華人的社區。

        

 2019年
到了今天,避風塘裡簡樸的漁船銳減,香港從事捕魚的人口約1萬人,只佔總人口的0.14%,而且大多為家庭作業——香港人已很少再從事祖宗的老本行,不過我們與海洋的聯繫從未減弱。 攀上南朗山,從步道外望香港仔深灣、布廠灣一帶,所見多是白色亮麗的遊艇。曾經漁船往來,為捕撈海產以維繫一日三餐;如今基本的生存需求不成問題,人們追求享受,豪華的遊艇會成了港灣的新寵兒。 不僅海面風貌驟變,山上亦不復低矮簡陋的民房,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檔住宅,畢竟海景幾乎是豪宅的必備條件。相較之下,早期香港人住在海邊,並非是貪圖大海之美,不過為了方便謀生。勤苦的漁民們,對大海再熟悉不過,每日為生計操勞就夠累了,大概沒有心情像今日的富人們欣賞海景吧!時過境遷,避風塘還在,只是避風塘的生活已截然不同。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5 46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