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356 > 千年盛唐造紙坊

[我的旅行故事]第356期 千年盛唐造紙坊

文:趙俠英    圖:趙俠英     分享:

簡介:黔東南重重山巒的苗嶺猶如一所天然的文化遺產博物館,不單保存了古樸、淳厚的苗族風情,在苗嶺的腹地中,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時代造紙坊仍然如常運作,散發盛唐風采。

        

一個春天的早上,我在凱里市登上一部中巴車,前往丹寨縣石橋村。車子駛進苗嶺腹地,苗族山村氣息漸漸濃郁。車子駛經一座狹長的山嶺─長嶺崗,距離情郎村南面5公里,就是千載不竭的盛唐古法造紙坊─石橋村。

踏進這個寧靜的小村落,頓見南皋河邊放置了從山上採下來的楮(又名穀、楮桑、構的野生灌木)樹枝。一班女村民坐在火堆旁,把烤焙過的楮樹皮剝下,取得造紙的原料─構皮麻。長條狀的構皮麻束成綑,放進河中浸泡,利用源源不絕的流水清洗樹膠及雜質。她們說,春天的構皮麻的質素是最好的,所以村民都忙於在山上採楮樹枝,在河邊剝、清洗及蒸煮構皮麻,為村內的造紙坊提供全年的原料。

全村都懂古法造紙

沿河邊走不遠,頓見河邊緩緩升起幾縷輕煙,煙霧瀰漫在山谷裡─輕煙是從幾座以石砌成的大蒸爐(甑)升起。村民把浸泡了2-4天的構皮麻在甑旁的池內沾過石灰漿後,放進甑內蒸煮5天。之後,放回河裡浸泡及翻洗3-7天,再放回甑內蒸煮1天,再次清洗後,構皮麻變得柔軟及潔白。

在河裡放滿了一束束的構皮麻,村民站在河中努力地洗滌。其中有幾位小姑娘很奪目,她們穿苗族傳統服裝,她們剛巧洗滌構皮麻完畢,預備拿進村內,其中一位小姑娘說:「這裡有236戶人家,其中80多戶設有抄紙槽,村內每一位成年人都或多或少的參與這傳統手造紙的生產。」

傳統刺繡與造紙結合

小姑娘把構皮麻拿到一家最具規模的造紙坊,屋前設有擺賣攤檔,這裡除了生產適合書寫及繪畫的「白皮紙」外,還生產適合包裝及裝飾的「顏色紙」。造紙坊的王興武更別出心裁,利用山上野生的鮮花及嫩葉在紙漿層上拼綴圖案,紙漿晾乾後,便是可供欣賞及裝飾的「美術紙」。設計「美術紙」的小姑娘都穿上絢麗的苗族盛裝,造成濃厚的藝術氣氛,增加創作靈感;已出嫁婦人的頭上挽高髻,身穿對襟、大領及寬袖的苗族服裝,帶有唐代婦女「大髻寬衣」的韻味,彷彿時光倒流至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時期。留心觀看她們護腕上及銀鏈吊圍腰上的精巧刺繡,都是以花卉為題材,她們以苗族傳統刺繡的意念應用在創作「美術紙」上。還有「美術紙」以村內的風景及植物為題材,別具風格。

直至現在,村內可用作造紙的天然資源(楮樹及水)還是源源不絕,這裡的造紙坊得以運作下去,亦能為村民創造財富。1982年,石橋村造紙坊應邀到加拿大表演造紙工藝,大受好評。在21世紀的電子信息年代,不適合印刷的紙張快被淘汰,石橋村造紙坊為中國的傳統造紙工藝再放異彩。

 

小姑娘把清洗好的構皮麻拿進村內的造紙坊

盛裝的苗族姑娘護腕上的刺繡以花卉為題材,這些意念亦發揮在「美術紙」上

想去石橋村造紙坊ÿÿ

交通:貴州凱里市→石橋村;凱里市博物館東路「凱里社會客車站」(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後)乘坐開往南皋的中巴車,途經石橋村,車費¥9。

食宿:村民王興武家,電話:(855)377 0271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0-2 356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