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374 > 八廓曼陀羅

[我的旅行故事]第374期 八廓曼陀羅

文:雅兒    圖:Alice Chow     分享:

簡介:翻開拉薩地圖,感覺這座城市幾乎就是圍繞大昭寺建立起來的。圍繞大昭寺的環形集市街道就是八廓街。八廓街呈六邊形,是一條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它仿如佛教中的曼陀羅壇城的理想宇宙觀,由圓心開始,八廓街如同一個立體的曼陀羅,以大昭寺為中心,向四面八方鋪展開去……

        

 

 

我們參觀過大昭寺,在廣場右拐到八廓北街,跑進了小巷去尋幽探勝。
在強巴佛殿點酥油燈
 

 

最初遇上的是一隊藏人,他們口中唸唸有詞,手上不停地晃經輪,走進一間小寺廟裡。原來這小寺廟只供奉一個巨大如兩人高的轉經輪,足足十人才把它圍,緩緩地轉動,川流不息的信徒都在順時針地走。這便是瑪尼拉康,「拉康」是小寺院的意思。
 

 

再往前走,隔壁便是強巴佛殿,供奉一尊強巴佛,即未來佛,清淨的酥油燈下,蹲一位善信,他看見我們探頭探腦的樣子,便微笑示意加添香油,他把他自家的酥油給了我們些許,放入油燈的大盆子裡。
 

 

「突及其!」(Tu Jay Chay)我用生硬的藏語感謝他。
躬身走進木如寧吧
 

 

又轉過一角,窄小的弄巷門前寫上「文明大院」四字,只見一整排的轉經筒、一些茶水香燭檔、一個煨桑爐及大水煲,足夠百人飲用;再往裡面的院子走去,忽見密密麻麻地坐滿了二百多位信眾,他們都在虔誠地唸經,手中轉動經筒及數唸珠;整個院庭充滿燒松枝及藏香味。大喇叭正廣播高僧呢喃頌經之聲,氣氛莊嚴無比。我們也得放下相機,躬身進入木如寧吧寺主殿。
 

 

原來這是九世紀贊普熱巴巾命名的,毀於朗達瑪滅佛活動。至印度高僧阿底峽尊者重建,三世達賴加建至今日規模,並改為黃教寺。主殿內供奉蓮花生上師、金剛持、馬頭明王等保護神。壇上四位高僧在誦唸佛經,手擊法鼓及搖鈴,神態肅穆。寺內焚煙四起,黑沉沉的匍匐無數善信,全心禮佛,虔誠的心感染力強!果真是「信奉的必有大福」。
為白拉姆佈施
 

 

不覺間走到了八廓街東南方拐角處,這可熱鬧得很!一根幡杆高插入雲,據說是黃教始創人宗喀巴在傳召大法會中豎起十五面大旗,這根內藏大師手杖的經幡杆取名「甘丹塔青」。
 

 

東南角有座大府第,名為索康府,高牆上浮雕首席密宗女護法神班丹拉姆的二女兒─白拉姆女神。傳說中她小時好吃懶做,終日游手好閒,被媽媽趕到八廓街行乞。轉經人都在這裡的神像前燒香,獻一點青稞酒,撒一些糌粑佈施。
在小昭寺打阿嘎土
 

 

一心趕往小昭寺,發覺全寺正關閉翻修,真是望門興嘆呀!只好和其他轉經人繞寺院走一圈。
「哈囉!你們從香港來的?」兩位修建工人問。「是呀,可以讓我們上去看看嗎?」於是我們跑上寺院,二階佛殿關門,再上一層樓,到了頂階,可以遠眺布達拉宮,夕陽西沉,更顯雄偉。
 

 

對面佛堂頂層正傳來陣陣歌聲,原來是一班民工在唱歌和有節奏地踏舞步,手持阿嘎,它是勞動工具,在一圓形的石錘中,嵌入一根長木棒,在鋪上阿嘎土的地上一邊砸,一邊勞動及歌舞;不同工序,歌舞節奏亦不一樣,這真是個勞力的工作,要撫平由沙泥小石鋪蓋的頂層,面積三、四十平方吧,便要動員廿多人幹活一星期才完工呢!這下子可多了兩名義工,在喜悅的歌聲和舞步中揮動小石錘……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1-8 374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