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368 > 中俄界河消失的部落

[主題故事]第368期 中俄界河消失的部落

文:柯炳鐘    圖:陳海汶、柯炳鐘、孫志江     分享:

簡介:中國東北與俄羅斯交界的額爾古納河、黑龍江流域,自古就是北方民族的搖籃。東胡、鮮卑、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發祥於大鮮卑山(今大興安嶺),縱橫北疆,甚至入主中原。這些曾經馳騁於北方茫茫大地上的強勢民族,如今他們的後代卻成為中國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鄂溫克、鄂倫春、赫哲、俄羅斯…… 是甚麼原因令到這些少數民族部落逐漸減少?他們如今的境況如何?是跟漢人一樣守土地,過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漁農生活?還是像祖輩們一樣馳騁草原,過遊牧狩獵的原始生活? 還是像祖輩們一樣馳騁草原,過遊牧狩獵的原始生活?

        

中俄界河 民族遷徙的流域

中國同俄羅斯有漫長的邊界線,在前蘇聯時期,中蘇邊界就分為東、西兩段,中間隔蒙古國。東段邊界線約4,300公里,西段邊界線約3,300公里,加起來有7,600多公里長。1991年蘇聯解體,東段邊界原封不動地變成了中俄東段邊界,而西段邊界則只留下阿爾泰山脈50多公里的一小段,其他的變成了中國和中亞諸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邊界線。從地理上看,中俄東段邊界線主要以河流為界,大體上由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構成。
今年9月初秋季節,我從南方的香港飛到最北方的漠河,一路沿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尋找這片土地上逐漸消失的民族部落。
小學的時候上地理課,印象最深的地理名詞當屬大小興安嶺。當時不知道在哪裡?也不知道有甚意思?只是覺得這個詞要牢牢記住,因為考試的時候肯定用得上。
大小興安嶺和外興安嶺,以及嚴寒的西伯利亞荒原,為東北平原構築一道馬蹄鐵狀的天然屏障。從大小興安嶺流下來的雪水和山泉水匯集成河流: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西坡發源)向西流,在黑龍江省的恩和哈達處與石勒喀河(發源於蒙古高原北部的肯特山北麓)匯合,合併成為黑龍江(俄稱阿穆爾江)的主幹流,在下游處與烏蘇里江匯合後,於俄羅斯境內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國名稱廟街)附近注入鄂霍次克海的韃靼海峽。
從人類歷史發展來看,地理環境是影響不同民族生

......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此處購買  價格:HK$10.00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1-2 368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