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87 > 在藝術展場拍攝

[一哥攝影講堂]第487期 在藝術展場拍攝

文:陳一年    圖:陳一年     分享:

簡介:近10年來,香港成為亞太區重要的藝術品展覽地和拍賣場,在春秋兩季藝展很多,吸引各地的藝術愛好者、收藏家雲集香江。香港人也因之沾染了藝術雨露,潛移默化下,藝術修養水漲船高。 藝展裡有無限風光,時常出現驚艷、驚喜和驚奇,為攝影帶來另一種樂趣,不拍攝是浪費。也許拍了是白拍,但不拍白不拍,拍攝起碼能給你增添觀展之樂,輕鬆地調節欣賞節奏。

        

 《驚奇》 攝於Art Basel。我利用這多面鏡子組成的藝術裝置拍攝,興高采烈的觀眾在多個鏡面裡變化無窮,我也成為畫中人。


拍攝藝展的基本要求

不同的人拍攝要求不一。以我來說,是藝術熱衷者又是記者,還要寫藝展文章,當然很認真。 撇開今年難熬的日子不說,過去,一些大型藝展成為新潮族聚會打卡的「嘉年華」場所;人潮一多,氣氛就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些藝展甚至要預早購入場券,否則一票難求。我有時是購票進場,有時憑媒體人身份入場。前者自由自在,但不能用照相機拍攝,只能用手機;後者可用相機,但可能有工作人員跟隨,為你免卻被阻止拍攝的麻煩,但我覺得不自在。 只要你拿着照相機,就常有人「溫馨提示」:只能用手機拍攝。因此就別用相機耀武揚威吧。近幾年來,手機的攝影功能大有長進,照片已經可以勝任一般用途,足夠應付半頁紙大小的印刷篇幅。甚至對室內環境光的適應性比照相機還好,只是檔案不大、鏡頭變化較少。

《美女與野獸》
攝於某藝展。這對美女虎視耽耽的老虎很可愛,有趣的組合令人想到「美女和野獸」。

除了藝術品,還有感人的環境與觀眾

在展場拍甚麼?首要拍攝下自己喜歡的作品,以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作品,附帶拍下其說明牌。拍攝的角度不限於刻板地拍下全貌,如果能利用觀眾組成相聯繫的畫面,就有了生動感和現場感,是高一層次的攝影,弄得好還會成為攝影作品。 很多大型藝展的佈置都非常講究,其間隔和佈光很有美感,自然地構成不一般的環境氛圍,光是這樣的氛圍也足以令我感動。而這環境裡除了有藝術品外,還有不斷活動着的觀眾,作出種種生動反應。觀眾中不乏俊男美女,比你在大街上見的比例多很多,有機會讓你挑選:不美的人就不配名畫(哈哈)。這樣的構成,甚至提升了藝術品的感染力。 完成了重點作品的影像記錄後,還有時間的話,我就會在這環境中「創作」,享受令人陶醉的時刻。常用的方法是「守株待兔」:如遇一處光影微妙的場景,就等待合適的人物進入,守得完美的組合就「一擊即中」。


《舉起手來!》
攝於Art Basel。此展位展示了普普藝術大師安迪 • 華荷的作品,畫中人似槍指觀眾大喝:「舉起手來!」。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1 48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