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83 > 潘玉良的繪畫世界

[人生風景]第483期 潘玉良的繪畫世界

文:陳一年    圖:陳一年     分享:

簡介:上一期,我在《藝展再現 賞畫思人》一文中提到「民國六大新女性畫家」,因篇幅所限,只介紹了關紫蘭。六位女畫家多出自名門望族、書香門第,唯獨潘玉良出身貧寒。她卻不屈不撓的挑戰命運,終成為藝術世界的「一代畫魂」。 民國奇女子潘玉良的傳奇故事,被改頭換面重構成不同的影視作品。我看過其中兩部:1994年上映的電影《畫魂》,鞏俐飾潘玉良;2003年播出的30集電視連續劇《畫魂》,由李嘉欣主演。影片借助美人胚子,經過天馬行空的創作,演化成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催人淚下。不過,真實的潘玉良卻並非大美人,而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堅強女性。

        

 從雛妓到畫家、教授
潘玉良(1895-977)原名張玉良, 1895年出生於江蘇揚州。自幼父母雙亡,成為孤兒後被舅舅收養。14歲時,舅舅因為嗜賭而破落,竟將外甥女賣到安徽蕪湖的一家青樓,淪為雛妓。
1912年,17歲的玉良幸遇一位恩人,改變了淒慘的命運。這人是時任蕪湖鹽督的潘贊化,早期同盟會會員,與蔡鍔將軍和安徽都督府秘書長陳獨秀是摯友。潘贊化同情孤女的可憐身世,為她贖身,後納為妾。在陳獨秀的見證下,潘贊化與張玉良結成伉儷。玉良從此隨夫姓,改稱「潘玉良」。
婚後,潘贊化教潘玉良讀書學畫,發現她藝術天賦過人,於是請同鄉好友、畫家洪野教其繪畫。1918年,潘玉良投考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洋畫系。但「出身青樓」的標籤幾乎斷了她的藝術夢,幸得校長劉海粟堅持,潘玉良被破格錄取。
「五四運動」後,新文化潮流湧起,掀動青年出國留學之風。校長劉海粟建議潘玉良去當時世界的「美術之都」法國留學。
1921年,陳獨秀為潘玉良爭取到赴法國官費留學生名額。潘玉良遠渡重洋,成為法國里昂中法大學在中國招收的第一批留學生。隨後的8年,潘玉良先後在國立里昂美專、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師從達仰.西蒙,與徐悲鴻師出同門。後又考入意大利羅馬皇家美術學院學習雕塑,師從學術權威鐘斯。期間潘玉良創作了大
量優秀作品,成為第一個獲得國際榮譽的中國女畫家。
1929年,潘玉良結束9年的異鄉漂泊,學成歸國。受劉海粟之邀,潘玉良出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主任。之後又被南京中央大學聘為藝術系教授。執教多年,她將西方正統的繪畫技法和教學方式引入國內,培育出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同時,潘玉良在國內及日本舉辦個展5次,被譽為「中國西洋畫家中第一流人物」。

為尊嚴、為藝術,再度漂泊異國他鄉
1936年,潘玉良在南京舉辦她的第5次個人繪畫展,其中有《陳獨秀肖像》、《人力壯士》等作品。其中也有以自身胴體展現的人體畫,在舊時代的國人看來,實在是驚世駭俗。
在那個民風非常保守的年代,人體畫觸碰了社會的禁忌,而潘玉良曾陷青樓的慘痛經歷又被人刻意挑起。《人力壯士》本來寓含奮起抗日的精神,卻被人攻訐為:「妓女對嫖客的頌歌」。本已撫平的傷疤,又被無情地揭開,潘玉良完全不能釋懷。
為了活得有尊嚴,為了讓追求藝術的心自由翱翔,潘玉良只好再次離開故土。她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游泳!」
1937年,潘玉良重臨法國。她孑然一身,以繪畫和雕塑為伴,只有在藝術世界裡,潘玉良才是快樂的。後來,因為戰爭爆發,潘贊化已無法接濟她了,經濟上不免拮据。稍感欣慰的是,她在巴黎認識了華僑商人王守義。王守義為她購置畫室,籌辦畫展,幫助她處理經營事務,實際上擔當了經紀人的角色。王守義對潘玉良這樣好,但玉良不能接受他的追求,她表示:此生只愛潘贊化。
戰後,潘玉良在瑞士、意大利、希臘、比利時等多國舉辦巡迴畫展,廣受好評,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還授予潘玉良藝術聖誕獎章。
1958年8月,「中國畫家潘玉良夫人美術作品展覽會」在巴黎開幕,展出了潘玉良多年創作的作品,其中包括《張大千頭像》、《王守義塑像》、《中國女詩人》、《塞納河畔》、《浴後》等。巴黎市政府收藏了其中16件,巴黎國立現代美術館也收購了雕塑《張大千頭像》和水彩畫《浴後》。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收藏了她的油畫,成為第一個被羅浮宮購藏作品的中國油畫家。
翌年,巴黎大學將「多爾利獎」授予潘玉良,這是巴黎大學史無前例的獎勵。巴黎市長親自主持儀式,把銀盾獎章、獎狀頒授給潘玉良。
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關係。大使館派人看望潘玉良,這時她才知道贊化已於1959年7月病逝。原來,潘贊化病重時怕她悲傷,叮囑家人以他的名義繼續通信。潘玉良想回國,但法國政府希望她加入法國國籍,她謝絕了。
晚年,潘玉良對親人的思念愈甚。她視潘家兒孫為己出,長期書信魚雁。到了最後的歲月,潘玉良在枕頭下留一張紙條,寫着:「這是我的家信,如果我死了,煩請朋友們將這封信寄給小孫潘忠玉留作紀念。中國,安慶市,郭家橋41號。」
因為年邁,潘玉良最終未能歸國。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巴黎病逝,享年82歲。王守義在蒙巴納斯公墓為客死異鄉的女畫家買了一塊墓地,碑石上以中文鐫刻:世界藝術家潘玉良之墓。
她遺留的藝術作品極為豐盛。王守義在巴黎博物館租下陳設室,使潘玉良自藏的藝術品得以完好保存。
1981年,王守義離世,安葬於潘玉良旁邊,「同是天涯淪落人」,從此終於能相鄰為伴。後來,中國大使館按照潘玉良遺願,將存放在巴黎博物院的2千多件潘玉良作品運回中國,捐獻給國家,大部分由安徽博物院收藏。這些作品彷彿象徵了畫家最終魂歸故里。

潘玉良的畫裡滿懷真情
潘玉良天生一副藝術家氣質,畫作總是融合自己的真情實感。她的豪放性格和藝術追求,透過潑辣筆觸和濃鬱色彩傾注於畫面,毫不掩飾地將情緒抒發得酣暢淋漓。
潘玉良的畫風不嫵媚、不纖柔,用筆乾脆有力,用色大膽而又非常漂亮。她的人物畫,造型厚重,無論是用明暗法、平塗法還是線描法,都顯得立體感很強。我不禁把潘玉良與常玉的人體畫相比:潘玉良的人體作品顯出女性畫家少有的力量感和豪爽氣度,而常玉畫的人體則顯得輕滑了。真可謂「巾幗不讓鬚眉」!
潘玉良對各種美術種類涉獵廣闊,油畫、國畫、雕塑、版畫……無所不能。在流派風格上,無論傳統寫實、近代印象派和現代畫派、中國風韻乃至中西融合等都大膽探索,而且發揮極之出色。總括來說,後印象派韻味和東方藝術情調構成潘玉良風格的主要基因,兩者時而獨立、時而交融,精彩地展露了她豐富的藝術軌跡。
潘玉良不少作品滿懷對家的溫馨感情。1931年畫的《我之家庭》,畫中間是潘玉良拿着調色板畫畫,潘贊化和潘牟(潘贊化與正室生的兒子)在旁邊觀看,場面溢滿幸福氣氛。
潘玉良一生並沒有孕育孩子,但她畫了不少表現母愛的畫,如《母愛》、《捉迷藏》、《沐浴》、《哺乳》等,畫面溫馨感人,可以看出潘玉良對「為人母親」的憧憬。她筆下的女人,常飾以中式繡花衣物,頭結髮髻,借以抒發離愁別緒。
這位命運坎坷的奇女子,用不屈不撓的生活熱情,燃亮了璀璨的藝術人生。她的藝術作品,滲透出她對生活、對所愛之人的真摯感情,觸動觀賞者的心靈。


1.花前的潘玉良自畫像╱2.1994年的電影《畫魂》,鞏俐飾演潘玉良╱3.油畫《洋娃娃》,1942年╱4.潘玉良珍藏的懷錶,原為蔡鍔將軍送給潘贊化的


綽號「一哥」;資深傳媒人、攝影家、畫家和旅遊作家。現任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副總編輯;並擔任香港電台文化旅遊節目嘉賓主持。著作有《百年辛亥名城之旅》、《一哥攝影講堂》、《一哥行攝天下》等。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0-9 48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