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70 > 淨土經變(四): 觀無量壽經

[敦煌故事]第470期 淨土經變(四): 觀無量壽經

文:李焯芬    圖:李焯芬     分享:

簡介:李焯芬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敦煌研究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觀無量壽經》為《淨土三經》之一。共一卷,為劉宋畺良耶舍所譯,主要內容有以下三部分。
首先,是一個名為「未生怨」的因果報應故事:描述印度王舍城的國王頻婆娑羅年老無子,盼子心切,便請相師算命。相師告訴國王,山中有一修道者,死後當來投胎。國王心中急切,使人斷絕修道者糧食,令他餓死。可是仍未見有子;國王於是質問相師。相師說:修道者投生的時候未到,已化為白兔。國王又派人到樹林中圍捕所有白兔,用鐵釘打死。不久,王后果然有孕,生下一子名阿闍世。國王和王后對兒子極度寵愛。阿闍世長大後,一日出遊回城,忽然心生惡念,聽從一個名叫調達的惡友教唆,舉兵政變,篡奪王位,把國王幽禁於七重深牢中,斷絕食物,準備將國王活活餓死於獄中。王后韋提希夫人十分掛念國王,而阿闍世不許任何人給國王送食物,王后就借探監之機,把酥蜜和麩塗在身上,以葡萄漿灌於瓔珞之內,偷偷帶給國王充飢。阿闍世知道後大怒,要殺王后。經兩位老臣苦苦相諫,方才作罷。最終阿闍世把王后也囚禁起來,用鐵釘打死了國王。王后被幽禁於深宮,無限悲痛,便終日唸佛,以求解脫。於是,佛與目犍連、阿難二弟子從天而降,來到王宮,向王后講明了過去現在的因緣,使她明白了世間的生死報應。王后別無他想,一心嚮往佛境,並請佛指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途徑。
其時,佛於是給王后詳細講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十六觀」修行法。按「十六觀」的次第,從面朝西方觀想落日,漸次到觀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的身相,以及彌陀淨土莊嚴諸相,以此作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
途徑。
此外,經文同時闡釋了「上、中、下」三輩九品往生的位階,即進入西方淨土世界有九種不同級別,分別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
下生。
《觀無量壽經》因此講解了比《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更為細緻而具體的淨土修行法門,故而在唐代以後大為流行。觀無量壽經變在莫高窟共存八十四鋪。除了在壁畫的中央部分繪出淨土世界外,往往還會在畫面的兩側以條幅的形式加繪「未生怨」和「十六觀」的內容。建於盛唐的莫高窟第172窟就是一個好例子。此窟南、北兩壁都以觀無量壽經變為主要內容,惟畫家的表現技巧卻各有千秋。
北壁的經變畫(圖1)以佛為中心,聽法菩薩似眾星拱月、圍繞成弧形。這些菩薩個個體態優美,面含笑意,有的身體前傾,雙手捧香爐供養;有的合掌低頭,靜思默想;有的撫掌微笑,若有所悟;有的仰首注視,全神貫注;有的正襟危坐,充滿敬意;有的抱膝冥想,若探求佛理。畫的下部還描繪了樂舞場面。兩組樂伎共十六人演奏樂器,中間舞伎兩人正揮袖起舞。南壁與此有所不同,雖然左右兩側也分別有八人樂隊在演奏,但中間兩個舞伎卻是一人挎腰鼓,一人反彈琵琶,節奏感十分強烈(圖2)。
淨土經變圖的兩側以條幅的形式畫出「未生怨」和「十六觀」的內容,包括阿闍世拘禁國王;王后探監;阿闍世欲弒母,兩大臣諫阻;國王與王后禮佛,佛從天降為他們說法等。與「未生怨」相對的另一面,也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圖像表現「十六觀」的內容,十分細緻。


1.莫高窟第172窟北壁之觀無量壽經變圖╱2.莫高窟第172窟南壁之經變圖也有八人樂隊在演奏,但中間兩個舞伎卻是一人挎腰鼓,一人反彈琵琶,節奏感十分強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8 470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