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7 > 可愛的貓頭鷹

[生趣在野]第467期 可愛的貓頭鷹

文:    圖:     分享:

簡介:貓頭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牠們的看法會有很大差別。 有些人覺得牠們外貌奇特、怪異,愛在夜裡出沒,而且叫聲淒厲,給人恐怖的感覺,甚至有一些迷信傳說,認為是不吉祥的鳥。但是,居於山林的人們往往印象相反,視之為友好相處的吉利之鳥。實際上,從貓頭鷹帶給人們的巨大益處來說,當然是益鳥,應該大力保護。 徐雄鏡頭下的貓頭鷹,形象超萌。牠們在大自然中的生動形態,充滿了情感趣味。 貓頭鷹也稱作梟、鴞。因為眼睛周圍的羽毛呈輻射狀,細羽排列形成臉盤,形似貓臉,因此俗稱為「貓頭鷹」。

        

 牠們的周身羽毛大多為褐色,散綴細斑,稠密而鬆軟,飛行時無聲。 貓頭鷹的外貌和習性真是奇特。頭大而寬,嘴短而強壯,啄端鉤曲,而且多被羽毛掩蓋。牠們還有轉動靈活的脖子,由於特殊的頸椎結構,頭部轉動範圍達270°,使臉能轉向後方。左右耳不對稱,左耳道明顯比右耳道寬闊,且左耳有發達的耳鼓。大部分還生有一簇耳羽,利於收集音波。聽覺神經很發達,一個體重300克的倉鴞約有9.5萬個聽覺神經細胞,而體重600克的烏鴉卻只有2.7萬個。因此,貓頭鷹能極其準確地測定獵物的方位。 貓頭鷹的眼睛很大,瞳孔大而圓,視覺非常敏銳。在漆黑的夜晚,其視力比人類高出一百倍。和其他的鳥類不同,貓頭鷹的卵是逐顆孵化的,產下第一枚卵後,便開始孵化。 貓頭鷹的體羽蓬鬆,羽毛柔軟,翅膀寬大而稍圓。羽毛的表面密佈着絨毛,飛羽邊沿還具有鋸齒狀的柔軟沿纓,飛行時可以減弱和空氣的摩擦,減弱或消除噪聲,便於向獵物發動突襲。 貓頭鷹的腳粗壯而強,爪大,彎曲而銳利。多數被羽掩蓋,這樣能在夜間捕食時減弱噪聲並禦寒。 貓頭鷹是典型的森林鳥類,屬於夜行性的猛禽。一般為留鳥。多數夜間或晨昏時活動,白天隱匿於樹洞或岩穴,但也有少數在白晝活動。食物以鼠類為主,也吃昆蟲、小鳥、蜥蜴、魚等動物。牠們都有吐「食丸」的習性,獵物常常整吞下去,並將不能消化的骨骼、羽毛等殘渣集成塊狀吐出。科學家可以根據對食丸的分析,瞭解它們的食性。

貓頭鷹的鳴聲多變, 有的嘶啞刺耳, 也有的悅耳如樂音。

貓頭鷹是 益鳥、福鳥

貓頭鷹屬於鴞形目。鴞形目有超過130個種。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分佈。體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鵰鴞體
長可達90厘米,小者如東方角鴞體長不及20厘米。其實,貓頭鷹的鳴聲多變,有的嘶啞刺耳,也有的悅耳如樂音。 貓頭鷹通常一雄一雌結為終身配偶,只有個別種類(如鬼鴞)是一雄多雌或一雌多雄。除個別種類之外,在繁殖過程中不營巢,而是利用樹洞、岩穴或其他鳥類的棄巢。 鴞類產卵孵卵週期較長,孵化期約一個月左右。孵卵一般由雌鳥完成,育雛則由雄雌共同承擔。 在中國古代,貓頭鷹有「報喪鳥」、「逐魂鳥」之稱。但並非處處都接受這樣的說法。唐代《嶺表錄異》一書載:「北方梟鳴,人以為怪,共惡之。南中晝夜飛鳴,與鳥鵲無異⋯⋯家家養,使捕鼠,以為勝狸。」可見各地方人感覺不一:北方人視之怪異,南方人則豢養為食鼠益禽。在香港,我就感受到貓頭鷹很討人喜歡,春天裡有些地方發現了出窩的小貓頭鷹,總引起很多人欣喜地觀賞。 山地民族多與林鳥親近。在我國台灣,貓頭鷹是布農族的送子鳥,是嬰兒的守護神;阿美族相信貓頭鷹是森林的守護神,夜間登臨是傳遞婦女懷孕的佳音,並信從其鳴叫聲能
預測嬰兒性別;卑南族也相信貓頭鷹鳴叫是帶來喜訊。 在日本,對貓頭鷹的稱謂發音為「Fukurou」,諧音近似「不苦勞」、「福來郎」,引伸出不辛苦、招福之意。因此,貓頭
鷹是寓意吉祥的鳥。我在日本旅行時,特別是在北海道,便
經常會買回一些可愛的木雕貓頭鷹,直到現在還隨身掛着。 這組貓頭鷹照片便是攝於北海道的森林,其中還見小松鼠「拜訪」貓頭鷹的趣事,多可愛啊! Nikon D850 ,鏡頭:600mm f/4 + 1.4X增焦鏡(相當於850mm); 曝光:f/11,1/200秒,ISO 140,⽤三腳架及快⾨線

Nikon D850 ,鏡頭:600mm f/4 + 1.4X增焦鏡(相當於850mm); 曝光:f/11,1/200秒,ISO 140,⽤三腳架及快⾨線

小松鼠拜訪貓頭鷹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5 46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