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7 > 唐卡

[微說藏學]第467期 唐卡

文:龍仁青    圖:龍仁青     分享:

簡介:甚麼是唐卡?廣為流傳的解釋是用礦物質顏料繪製、彩緞裝裱的藏傳佛教內容的卷軸畫。我一直認為這樣的解釋太過表面,抑或說,由於對唐卡的藝術屬性的強調,它原本的用途卻被遮蓋了。其實,唐卡,是藏傳佛教修行者用來修行的一種輔助工具——藏傳佛教有一種特別的修行方法,叫觀想,指的是集中心念去默想某一神靈或上師,從而達到排除雜念的目的,而唐卡,就是幫助修行者進入觀想的一個參照物——唐卡上繪製着修行者需要觀想的神靈或上師,觀想時,修行者首先凝視唐卡,熟記繪製其上的神靈或上師的每一處細節,然後閉上雙眼,進入觀想,進入一種寧靜的境界。這,才是唐卡的真正用途。

        

 倉央嘉措曾寫過一首詩: 觀想的上師容顏, 沒有顯現在心間, 未曾觀想的姑娘, 清晰顯現在眼前。 這首詩其實描寫和記錄了一次失敗的觀想過程。 有關唐卡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佛祖釋迦牟尼一日到了一處湖畔,他的身影顯現在倒映着藍天白雲的湖面上,看上去蔚為壯觀,美不勝收。這一情景恰好被一位畫師看到,便把這場面繪製下來,唐卡由此誕生。 唐卡為何叫唐卡?在眾多資料中未見令人信服的解釋。我個人猜測,可能是漢語「中堂掛畫」的「堂掛」二字的藏語記音。漢語中,將掛在堂屋正中、繪有神靈或先祖的畫像稱之為家堂,畫風結構近似唐卡,其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值得探究。 嚴格意義上說,唐卡是一種近乎拒絕藝術創新的繪畫製品。伴隨着唐卡的誕生,同時也誕生了《佛造像度量經》,嚴格規定了唐卡造像的比例和尺度,認為度量是決定唐卡價值的唯一標準,甚至強調了佛教造像度量失準、比例不當的惡果,如「長度尺度量不足,災荒降臨家鄉毀」、「如若腹肚不鼓圓,五穀欠收年年減」等。這樣的傳統,讓我聯想到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他的長篇小說《我的名字叫紅》描述了伊斯蘭細密畫的兩派畫師——傳統派與創新派之間的殘酷鬥爭,其中傳統派所堅持的,也是一種近乎拒絕創新的嚴苛規則,強調了對前人作品一絲不苟的臨摹。 因為強調唐卡的藝術屬性,以藝術分類方法,人們往往把堆繡作為有別於唐卡的另外一種藝術形式,例如,將塔爾寺的酥油花、唐卡、堆繡稱為「藝術三絕」等。其實在藏傳佛教內部,堆繡也是唐卡的一種,只是繪製方法不一而已。藏傳佛教寺院每年舉辦的曬大佛儀式所「曬」的大佛,也是唐卡藝術的
一種。

1.畫師正在繪製蓮花生大師唐卡╱2.唐卡中的倉央嘉措╱3.一幅表現倉央嘉措詩歌內容的唐卡

花絮一:   現存於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的《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創作於新世紀初,長達618米,曾被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長唐卡。時隔幾年,雲南香格里拉展出1,699幅唐卡,打破了單次展出唐卡的健力士世界紀錄。近年,青海黃南州一位唐卡畫師宣佈,將創作一幅名為《唐卡的百科全書》的唐卡長卷,總長1,300米,將刷新前健力士世界紀錄。甘肅夏河縣也繪製了一幅世界上最大的銀唐卡,高2.3米,長3.6米,媒體稱已得到世界最長銀唐卡的世界紀錄證書。西藏、青海玉樹等地也先後繪製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唐卡,以及世界上藏文字體最多的唐卡等等。 花絮二:   在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隆務河流域,有一個以繪製唐卡為主要手段的藝術創作走廊,包括了該州的同仁縣及尖扎、澤庫的部分地區,藏語將這一地區稱之為熱貢,熱貢地區有着「村村是畫鄉,人人是畫匠」的稱譽,人們也把這一藝術形式稱之為「熱貢藝術」。據說這一藝術形成於15世紀,並不斷壯大,從藝人數之眾、創藝手法之妙,令人嘆為觀止。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5 46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