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3 > 回到紗廠

[港人港事]第463期 回到紗廠

文:葉子晴    圖:余晴峯、葉子晴     分享:

簡介:在1950-80年代,製造業是香港的經濟支柱,在製造業眾多的工種中,又以紡織及製衣業最為強盛。正如由寶珠姐主演的《郎如春日風》所示,當時大部分婦女都會到製衣廠打工,屬於香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今期帶大家回到紡織廠,重溫當年的歡聲笑語。

        

 一切從紗線開始
要造好一件衫,首先要有好的紗線,一根與髮絲粗幼相若的紗線,背後要經歷十多道繁複的工序才能完成。正正因為紡織業的工序多,需要的人手也相應地多,因此在全盛時期,全港有數十萬個紡織工人。
1970年代,本港有數十家紗廠,主要集中在荃灣和新蒲崗等地,當中最為人熟知的肯定是南豐紗廠、中央紗廠以及寶星紡織廠等較具規模的紡織公司。然而,隨着租金及工資等營運成本上升,本港的製造業開始北移,紗廠也一間接着一間倒閉。2014年,本港最後一間仍有生產棉紗的紗廠——大興紗廠,在營運了55年後也宣佈結業,再一次讓人慨嘆本港紡織業的衰落。

1.南豐紗廠完成活化,再次勾起大家對紗廠的回憶╱2.1960年代的南豐紗廠╱3.紡織廠女工正在操作繞線機

讓人驕傲的金杯牌
南豐紗廠屹立在荃灣逾半世紀,高峰時期是全港產量最高的紡織廠,紗廠最得意的作品是當年的「名牌」——金杯牌。金燦燦的獎杯背後意義深遠,代表着以前本地紡織業有多麼的「威水」,當時有許多國際大品牌如Nike和Hugo Boss,都是「香港製造」的。
就在大興紗廠宣佈關閉的同一年,南豐紗廠宣佈其活化計劃,當年的1號廠至3號廠早已拆毀,如果想一睹其「倩影」,就只能在電影《十萬火急》中重溫。南豐紗廠活化項目包括原來的4號廠至6號廠,在經歷了約4年的工程,終於在2018年12月完工,並對外開放。即使經過數十載,南豐人的「紡織魂」仍然鮮活,活化後的紗廠,其場地用途主題均離不開「製衣」。


從過去啟迪未來
活化後的南豐紗廠主要分為3個部分,分別是「南豐作坊」、「CHAT六廠」和「南豐店堂」。「南豐作坊」主要為與時尚及科技有關的初創公司提供辦公場地及支援;「CHAT六廠」則主打紡織文化藝術,以展覽及共學形式去推廣紡織文化;「南豐店堂」則有各類文藝創意商舖及食肆,為文青提供一個假日好去處。
一走進南豐紗廠,便被其全玻璃幕牆所震撼,改建後的紗廠變得明亮前衛,驟眼一看似乎不夠「原汁原味」,但仔細看過後,才發現紗廠原有的支柱都被保留下來。另外,紗廠亦保留了那道超過60年歷史的樓梯,甚至沒有重新上漆,就以「素顏」示人,也許這才是最好的保育方式——把原本的面貌呈現在公眾眼前。 
「CHAT六廠」不時舉行紡織主題展覽。在筆者到訪當日,正在舉行「盛夏手作:來建紡織村」展覽,當中最特別的是那條由日本藝術家
田口行弘所構想出來的「紡織龍」,這條龍由街坊及參觀者共同製作,製作「紡織龍」期間,田口行弘到鄰近的福來村,向居民及學生展示紡織手藝。這個想法充分詮釋了「傳承」二字,令人聯想起當年,母親在家中手把手教女兒縫縫補補的情景,這才是最完整,亦是最立體的保育。
此外,「CHAT六廠」亦設多個工作坊,在工作坊內遇見「杏姐姐」,得知她每天遠道從將軍澳來荃灣,只為了在此當兼職縫製布袋,重溫當年的溫馨時光,直至現在,還記得提到縫紉時,她靦腆的臉上發自心底的笑容,以及那句:「自己親手造一件衣服,真的很有滿足感!」
一個保育活化項目,不只是要去建造那些吸睛的「打卡熱點」,更重要的是它應該怎樣去跟社區互動共長,能夠帶給社區甚麼意義。正如在那天訪問中,南豐紗廠市場總監梁婉玲所說:「我們希望南豐紗廠能帶給人生活上的啟發,不需要很大的想法,就算是買一盤花這麼小的事也可以。」也許,為大眾提供靈感和方向,才是活化保育的首要任務。


1.金杯牌名震一時╱2.導師教兒童編織,傳承手藝╱3.葡萄牙藝術家VHILS在南豐紗廠留下的女工肖像,成為紗廠的新象徵╱4.「杏姐姐」的例子不是孤例,很多背景相近的「前女工」也在懷念當年的日子╱5.廠房樓梯原貌保留,市場總監問:「會否不好看?」你們又怎樣看呢?


南豐紗廠資訊
地址:荃灣白田霸街45號
門票:免費
網址:www.themills.com.hk/
開放時間:10:00-22:00(工作坊、展覽等活動時間不同,請參照南豐紗廠官網)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1 46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