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55 > 難忘《清明上河圖》

[文化廊]第455期 難忘《清明上河圖》

文:陳一年    圖:     分享:

簡介:今年清明時節不見「雨紛紛」,卻想起中國 美術史上最偉大的巨著《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十大」分別珍藏在國內外幾所大博物館裡,幾乎與世隔絕,能看到的機會極微。去年故宮建成600年華誕,近30年未露面的《千里江山圖》公開大展,我卻忙於工作,趕不及上京觀賞。然而,可堪回味的是,2007年《清明上河圖》光臨香港,牽動全城;2010年,《清明上河圖》多媒體版風靡香江,讓市民再度陶醉。
當畫家皇帝遇上天才畫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中,我覺得最有欣賞趣味的是《清明上河圖》。它有說不完的故事。《清明上河圖》產生於一個獨特的時代。北宋後期,身為書畫大家的皇帝宋徽宗趙佶(1101-1124在位)延續「偃武修文」的國策,大辦翰林書畫院(即宮廷畫院),推行繪畫科舉制,宣和年間又編撰《宣和畫譜》,使畫家地位大大提高,中國繪畫藝術進入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在此背景下,遊學汴京的書生張擇端潛心繪畫,並考入了翰林書畫院。他特別擅長於風俗畫,卻與當時盛行的「院體畫」大相徑庭,難躋身主流繪畫圈,因而作品落選《宣和畫譜》。
幸而,公主柔兒看了張擇端的畫,十分賞識。在柔兒的舉薦下,張擇端得以嶄露頭角。還有一說是宋徽宗偶遇張擇端,發現了這位曠世奇才。
當張擇端所繪反映宋都人生百態的風俗畫卷呈獻在宋徽宗眼前,其藝術風格令宋徽宗驚喜萬分,畫卷所描繪的太平盛世情景,也正中皇帝下懷。宋徽宗欣然以他的「瘦金體」簽題「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加上他的雙龍鈐印。

畫中情景妙趣橫溢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畫家在長5米多的長卷中,運用散點透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畫中人物550多個,穿插在各種活動中,構圖疏密有致,人物神態各異,富有節奏感和韻律變化,筆墨章法非常巧妙。全畫以汴河串聯了繁華的京城街道。高潮節點在虹橋一帶,描繪了滿載貨物的漕船,欲駕漕船穿過橋洞的船夫與橋上行人呼應生動。虹橋兩側,分別描繪了繁榮的都市與恬靜的鄉村,形成對比,其技巧十分高明。
細細欣賞畫中情景,非常有趣:街市行人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賈、悠閒的士紳、騎馬的官吏、叫賣的小販、苦行的僧人、聽說書的兒童、酒肆的醉漢……男女老幼、士農工商,應有盡有;牛、馬、騾、駱駝等牲畜,車、轎、船等交通工具,一應俱全;房屋、橋樑、城樓等建築也甚有特色。
《清明上河圖》的題目和畫意耐人尋味,歷來引人揣摩成不同的解讀。一般認為,此畫是描述清明節汴河恢復漕運百舸爭流的盛況。但不少研究者認為,若限於清明時節,就誤解了作品的豐富涵義。所謂「清明」應不是節令,意思是「清平聖明」的好年景。
宋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國家,汴京為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城市,工商業和文化藝術十分發達。朝廷要鼓吹政治清明、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宋徽宗簽題如一箭雙鵰,顯示了他的藝術才情和政治意圖。
然而,北宋末期已是內憂外患的年代。徽宗疏於理政,面對遼、金的崛起,固守重文輕武的國策,以致軍力不濟。大約20年後的「靖康之變」(1126年),汴京陷落,徽宗被俘,成千後宮女眷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成為不堪回首的奇恥大辱。
以後,《清明上河圖》去向撲朔迷離,演繹成謎一樣的傳奇故事。近千年間,《清明上河圖》出現了許多摹仿品,據說現在國內外博物館和收藏家所藏版本有幾十種。現代經過鑑別,史學界公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絹本《清明上河圖》才是張擇端真跡。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8-5 455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