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53 > 唐僧偷渡

[自由行]第453期 唐僧偷渡

文:李開周    圖:李開周     分享:

簡介:傳統中國流行一個詞「打通關節」。 這個詞的本義,是把竹子內部的關節打穿,將互不相通的竹節連成一個竹筒。引申義也很明顯,意思就是找關係、走後門、收買有關人員。你瞧,這個詞洋溢着濃濃的腐敗味道。

        

你跟現代的中國人說「打通關節」,相信大家都懂。可是如果把時間倒回兩千年前,跟古人聊這個詞,他們很可能會誤以為你在談通行證。
兩千年前,通行證被稱為「節」。大臣出入皇宮,需持有「符節」;使者出入國境,需持有「旌節」;旅客出入關卡,需持有「關節」。這些不同種類的「節」,少數用金屬鑄造,大部分都以木頭雕刻而成。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套戰國銅器,是楚懷王發給一個商隊的通行證,包括一枚「舟節」和三枚「車節」。顧名思義,舟節是船隻的通行證,車節是車輛的通行證。
東周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關節以木製為主,通常有兩寸多長,用鐵在上面烙出黑字,用來表明一個人的姓名和身分。無論你是官員還是平民,只要離開居住地,就要帶上這塊木頭。後來商鞅被政敵追殺,倉皇出逃,忘帶關節,所有客棧都不敢收留他,最終被捕並被殺掉,成為作法自斃的典型。
秦朝稱通行證為「節」,漢朝稱通行證為「傳」,到了唐朝,通行證有了新名字「過所」。
說起大唐盛世,我們總以為當時中國強大得很,自由得很,女權高漲,管制寬鬆,詩人們仗劍騎驢遊天下,處處暢通無阻。事實上,當時對旅行者管制甚嚴,未經朝廷特批絕不能出境。即使在國內旅遊,也需要拿出過所,供把守城門的官吏檢查。
三藏法師玄奘在他二十七歲那年申請去印度取經,那時候唐太宗剛即位(一說是唐高祖在位的最後一年),西有吐蕃大軍虎視眈眈,北有突厥騎兵侵擾邊界,朝廷既怕國內青壯年投奔強敵,又怕吐蕃和突厥的間諜混進中原,把國門看得很緊,嚴禁僧侶和商隊出境。因此,朝廷根本不會批准玄奘的西行申請,更不可能給他頒發過所。
玄奘信仰堅定,願望強烈。朝廷不批,他就偷渡。二十八歲那年,也就是唐太宗即位的第一年或第二年,他偷溜出長安,穿過陝西和甘肅的十幾座城池,途經西域諸國,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在三十多歲時抵達天竺(今印度)。
一個沒有過所的僧人,是怎麼單槍匹馬穿越國境的呢?是施展「壁虎遊牆功」翻越城牆嗎?是施展「青萍渡水」渡過急流嗎?是施展「白駒過隙」和「移形換影」的無敵神功躲過烽火台的監視嗎?當然都不是。玄奘不懂輕功,也沒有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相助,他只是憑藉超人的毅力和出奇的運氣而已。
按《大唐西域記》和《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走到涼州(今甘肅武威)時就被逮捕了,當地官員把他強行遣返,但又沒派人押送,使他得以瞞天過海。當他走到瓜州(今甘肅敦煌)時又被逮捕,幸好瓜州刺史信佛,撕毀了通緝令,放他西行。此後過玉門關和五烽口,同樣被信佛的官吏私下放行。當他終於走出國門,先後穿越西域小國伊吾、高昌、龜茲國時,碰巧這些國家的國王也都信佛,不但允許他通行,還給他提供清水、糧食、馬匹和隨從,甚至還專門為他頒發了過所。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玄奘的西行之路就像墨西哥人偷渡美國,過邊境線時九死一生,一旦過了邊境線,再被遣返的概率就低得多了。

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專欄作家,著有《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等17部圖書,作品曾輯錄為台灣國文教材。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8-3 45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