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51 > 苯日神山

[光輝歲月]第451期 苯日神山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佛教進入西藏之前,這塊雪域高原已有自己的傳統宗教信仰——本教,那是原始巫術發展起來的本土宗教,對世間諸如鬼、神、天、地、山川、土石乃至草木等萬物有靈的崇拜,帶有較濃的巫術色彩及殺生祭祀習俗。後來「佛本之爭」,佛教獲勝,吸納了當地的傳統文化,成為藏傳佛教。直到今天,西藏仍有3%的人信奉本教,集中在林芝、昌都、那曲、阿里一帶,與藏傳佛教徒一樣,本教也有自己的神山,只不過轉山的方向與藏傳佛教恰好相反,朝逆時針方向行走。

        

苯日神山,位於雅魯藏布江河谷北岸的林芝米林米瑞鄉,那是本教徒心目中的聖地。相傳當年本教創始人敦巴.辛饒米沃自象雄(今阿里)來貢布傳教,貢布魔王化成一座大山企圖阻止。敦巴.辛饒米沃施法降伏了貢布魔王,那座山就變成了本教的護法神山。十四世紀,高僧珠塞開啟了苯日神山朝聖之路,從此轉山者絡繹不絕,遇上馬年(苯日神山本命年),朝聖隊伍,浩浩蕩蕩,十分壯觀。 

初春早晨,我從林芝八一鎮出發,踏上了苯日神山的朝聖之路,傍晚抵達扎西東嘎寺,離埡口還有很長一段山路,打算住下來,明天翻山。大多朝聖者也是如此,將這裡作為轉山途中的大本營。扎西東嘎寺,是幢藏式民居,上下兩層,進門大殿,供奉觀音、藥師佛、達拉門巴。廟很小,只有一位僧人,名叫赤增直美,熟悉的人都叫他布傑,藏語的意思是大王。樓上闢作兩間,一間是布傑的臥室,靠牆木架上放着他自製的藏藥,轉山人遇到頭痛、氣喘、拉肚子,身體不適,布傑都會免費派藥。隔壁一間經房,十多米長,兩米多寬,北牆擺滿了《甘珠爾》、《丹珠爾》等本教經典,南牆掛滿一幅幅唐卡。東西兩頭兩張牀,從昌都來的本教僧人德西住在東牀。他高中畢業,到昌都一座本教寺廟出家。我問:「為甚麽選擇本教?」他笑瞇瞇地說:「本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比佛教早了近500年,比基督教早了約1,000年,比伊斯蘭教早了1,300年左右。本教是積極入世的宗教,參與人間大小諸多俗事,大到參與國政、主持部落聯盟和贊普的婚喪儀式,創立了藏文曆算、藏醫學、藏文字與歌舞繪畫,是藏文化的源泉之一。」
扎西東嘎寺附近有十多間房為轉山者提供住宿,其中5間由丹普經營,包括一間賣經幡、礦泉水、速食麵、香煙的商店,這位來自那曲的小夥子,個子不高,身體結實,寒冷天,穿短袖T恤,進進出出,不停忙碌。晚上,來了8位朝聖者,帶隊的是位年輕女子,名叫拉姆,從家鄉到林芝500多公里,走了19天,她打算轉24圈,因為今年是拉姆24歲的本命年。
下雪了,我去丹普的廚房泡速食麵,剛到的幾位尼姑衣服被雪水淋濕,圍着爐子烤火。阿姑,37歲,那曲人,5年圍繞苯日神山轉了500多圈。珠姆,42歲,7年轉了1,000多圈。她們兩天轉一圈,一晚住林芝,一晚住這裡。丹普不收她倆的住宿費,還免費提供茶水。她們穿爛了很多雙鞋子,吃的大多是路人給的。
早晨,天晴了,隔壁幾間房門敞開,原來轉山人清晨三四點就悄悄走了。我匆匆出發,山路兩側掛滿經幡,千百年來,無數的轉山者不停地在這條山路走過,踩出一條戰壕般的深溝。苯日山上,有大石、神鳥、神水、石刻、天梯等遺蹟。所謂天梯,就是長在苯日山上的一棵巨樹,傳說是通天之樹,上面掛滿經幡和祭品。當地有個奇特的風俗,也與本教有關,百姓將早夭的孩童裝入箱,葬於樹杈茂密處,認為這樣靈魂更容易升天。
中午,我踏着膝蓋深結雪的山道,氣喘吁吁登上苯日神山埡口,人累得夠嗆。四周掛滿了經幡,在狂風中強勁地飛舞。遠處褐色山嶺連綿不斷,積雪的山坡在濛濛的大氣中閃着白光。一位三十多歲的尼姑,手握竹杖從後面上來,走得不快,一步一步,腳腳落在實處,很穩,呼吸調得很勻,不出粗氣。我本想跟她聊聊,可是她沒有停留,過了埡口就直接下去了。
望着她孤零零遠去的背影,雪地上留下一串長長的腳印,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8-1 451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