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37 > Qinghai Rongwo Monastery 青海隆務寺

[光輝歲月]第437期 Qinghai Rongwo Monastery 青海隆務寺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陽光照在隆務河谷的山頂,兩岸白色藏式民居屋頂的煨桑爐,不約而同地燃起縷縷白煙,靜謐地貼着河谷,乍一看,以為起了一層白霧,漸漸濃了,淹蓋了寬闊的河灘,抹掉了魚鱗般的梯田,滲透到茂盛的青楊林,露出翠綠的林冠,隱約聞到糌粑的焦糊和柏枝微帶辛辣的清香。隆務鎮上的店舖還沒開門,一撥撥皮膚黝黑身穿藏袍的男女從小巷出來,搖着轉經筒去隆務寺。

 隆務寺,位於青海同仁隆務鎮南,始建於元大德五年(1301),最初為薩迦派(花教)寺院。1426年三木旦仁欽擴建,後來改為格魯派(黃教)寺院。隆務寺是安多(甘、青、川三省邊境)藏區最古老的寺院,比青海塔爾寺早78年,甘南拉卜楞寺則是該寺派僧人去初建和主持的。三木旦仁欽自幼出家,拜頓珠仁欽為師,頓珠仁欽也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啟蒙老師。1607年夏日倉噶丹嘉措出生,被認定為三木旦仁欽轉世,從而形成了夏日倉活佛系統,噶丹嘉措主持隆務寺,建顯宗經院。二世夏日倉阿旺嘉措建密宗學院,成為顯密雙修的格魯派大寺,下轄35座寺廟,兩千多名僧侶。早期的佛教寺廟與西方教堂和中國孔廟一樣都具有教育功能。20世紀初,黃南州沒有一所學校,隆務寺承擔起了辦學的重任,35座寺廟就相當於35座學校,藏經樓便是圖書館。八世夏日倉活佛丹增久麥噶丹,1979年出生,同仁隆務鎮人,北京藏傳佛教活佛研究院畢業,不僅對顯宗、密宗研究很深,而且對藏醫、天文也有研究,還在網上寫微博弘揚佛法。
隆務寺,依山而建,看似毫無章法,反倒愈發顯得隨意自然,這也許更接近佛教的本意,最初佛祖釋迦牟尼不就是在菩提樹下講經傳道普渡衆生。實際上,佛教傳入中國,受到皇帝的追捧,賜田免稅,建築參照皇宮,紅牆黃琉璃瓦,規格很高。隆務寺經堂供奉明朝皇帝賞賜的釋迦牟尼等數十尊佛像,保存了宗喀巴大師的法衣。誦經聽經是僧人每天的必修課,早晨喇嘛各自從僧舍出來,脫鞋踴進經堂,在大殿兩側盤腿端坐似羅漢,低沉渾厚的誦經聲在經堂繞梁,極具震撼力。誦經畢,活佛、堪布(住持)講經。
下午,喇嘛們聚在大經堂前的廣場辯經。辯經是藏傳佛教喇嘛攻讀顯宗經典的必修課,也是一種非常生動活潑的學習方式,答辯二人,一站一蹲,站者提問,拉袍撩衣,舞動念珠,張開雙臂擊掌,高喊一聲:笛!提出各種問題。你問我答,一來一往,手舞足蹈地轉起圈來,看上去像蒙古摔跤手。一個輪回,反過來,答非所問,或語焉不詳,提問者立刻拍掌叫喊,以示獲勝。辯經源於赤松德贊時期,大乘和尚(漢傳佛教禪宗在吐蕃的代表人物)與印度僧人噶瑪拉錫拉舉行的一場公開辯論。禪宗不立文字,注重頓悟,而印度佛教擅長邏輯思維,引經據典,條理分明。雙方交鋒,漢僧敵不過印僧,敗下陣來,以退出西藏而告終。辯經誕生,一直保留下來,在辯論中精通經書、訓練思維能力和培養演說才能,促使了藏傳佛教哲學思想臻於系統化。
一年一度的廣願法會,滿腹經綸的僧人當着上千名喇嘛和民眾與數位長老進行最嚴格的答辯,通過者便有資格擔任寺院的堪布,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公開選拔人才。隆務寺每年邀請西藏、甘肅、四川、青海各地的活佛前來講經,最近不少漢族信徒遠道而來,一住數月,儼如開放的佛學院。
十四世達賴比十世班禪年齡大3歲,都是青海海東人,可謂「老鄉」,兩位活佛的出生地離隆務寺只有一百多公里。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6-11 43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