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33 > 魚鷹Cormorant

[光輝歲月]第433期 魚鷹Cormorant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那天傍晚,七、八隻魚鷹從小巷橫穿出來,吃飽挺胸凸肚走路的樣子像企鵝,後面跟着一位扛竹竿拎魚簍褲腳高捲的老漢。我問:哪兒能看魚鷹捕魚?他笑呵呵地說:明早你來馬灣!老漢名叫常代,六十出頭,白洋淀拳頭村漁民。

 那天傍晚,七、八隻魚鷹從小巷橫穿出來,吃飽挺胸凸肚走路的樣子像企鵝,後面跟着一位扛竹竿拎魚簍褲腳高捲的老漢。我問:哪兒能看魚鷹捕魚?他笑呵呵地說:明早你來馬灣!老漢名叫常代,六十出頭,白洋淀拳頭村漁民。
早晨,我來到馬灣。一條小船兩側撐開四根纏了布條的柴棍,常代拿竹竿把魚鷹一隻隻挑上船,讓牠們棲息在柴棍上。我問:啥時出去?他說:白洋淀大哩!魚鷹少了不好捕魚,我們管魚鷹捕魚叫放鷹,喜歡集體行動。十幾條船聚齊出發,魚鷹多的十餘隻少的四、五隻,棲在柴棍上,精神抖擻。常代說:秋天是放鷹的最好季節,因為水冷魚會下潛到湖底濃密的水草層下避寒,用網無法捕到魚,用魚鷹就可以。冬天湖面封凍,魚鷹沒法捕魚,靠餵養……
到了湖心,放鷹人用稻草在魚鷹的脖子上打一道箍,要不然牠會把逮到的魚吞下去的,常代解釋說:一但牠吃飽了就不願捕魚。奇怪的是,魚鷹並不反抗。放鷹人篙子一揮,魚鷹紛紛躍進水裡,揮動翅膀嬉戲,似乎沒興趣捕魚。船上人用槳拍打水面,驚動水裡的魚,同時大喊:嗚舒嗚舒!魚鷹頓時臉色發黑,兩顆綠寶石似的眼珠露出煞氣。牠們夾緊翅膀一個猛子扎到湖底。魚鷹和企鵝一樣,經過千萬年的進化,骨頭比一般的鳥重,氣室也比較小,還能把羽毛中的空氣擠掉,讓羽毛浸濕,這對水鳥來說很不尋常,因為大多數水鳥的羽毛都是防水的。魚鷹必須潛到水下深處並停留較長時間才能捕到魚,身體空氣越少,浮力越弱。常代說:好的魚鷹貴過牛呢!
突然,旁邊船上有人喊:常代,你的鳥!原來有隻魚鷹正竭力想把捉到的魚吞下,但因為脖子有稻草箍着未能如願。常代探身假裝拋東西給牠吃,魚鷹過來了,常代抓住牠的脖子提到船上,掰開喙挖出一條鯽魚扔進船艙,從魚簍抓了條小魚賞給牠,牠轉身又跳進水裡去了。很快又一隻魚鷹抓到了魚前來領賞,有時兩隻魚鷹合力叼起一條大魚,足有四、五斤重,魚還在掙扎,但已無法逃脫。再看其他船隻也都一樣。
太陽西斜,放鷹人喊了幾句土語,意思是今天捕魚到此為止。他們解開魚鷹脖子上的稻草,讓其在湖中飽餐一頓,再用竹竿挑上船。魚鷹扇動翅膀,抖去水珠,用喙理羽毛,轉頭向着太陽,展開翅膀好讓羽毛乾得快些。
1984年河北乾旱,白洋淀乾了,村莊立在高坡上。一艘艘木船在烈日下崩裂散架。打漁人扛起鋤頭種地,湖底的淤泥乾了,鬆軟肥沃,撒下種子,綠油油的高粱、玉米、小麥沿着淀邊長起來了。秋天人們忙着收割莊稼,魚鷹卻一天天消瘦掉毛。放鷹人傷心極了,商量後決定去江西鄱陽湖。他們向親戚鄰居借了盤纏,烙了一夜的煎餅,又捉了幾隻野貓紅燒。天亮出發時趙大爺沒來,原來兒女們擔心老人年齡大,沒讓他走。趙大爺老淚縱橫抱拳撲通跪地把八隻魚鷹託付給放鷹人。放鷹人拖着板車到保定上了貨運火車,木船翻扣擋風遮雨,揪着大蒜煎餅充饑,貓肉餵魚鷹。到了鄱陽湖,他們每天將捕到的魚就近賣掉,買來油鹽柴米,以船為家,魚鷹作伴,四處漂泊。
1988年春天,河北連續降雨,唐河、漕河上游的水庫放水,白洋淀又重新湖光波影。放鷹人重返家園,進村卻遇上了趙大爺的喪事。原來放鷹夥伴一走,趙大爺丟了魂似的,吃不香,睡不好。起初他對種田人嗤之以鼻,後來連續幾年看他們收成不錯,忍不住種了幾畝高粱,眼看豐收已成定局,誰知道白洋淀突然來水淹了莊稼,一氣之下,撒手人寰。
傍晚,小船返回馬灣,魚鷹多捕捉的魚也多,但不論多少,一律按人平分。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6-7 43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