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29 > 梅花三弄

[文遊四方]第429期 梅花三弄

文:譚寶碩    圖:譚寶碩     分享:

簡介:俗話有說:梅花有靈,能通天地,所以它有大地的浩然之氣,千里冰封之時,梅花都可以傲然盛放。

        

 有朋友告訴我:「青城山的臘梅花開了,我們去賞梅吧。」於是,就在2016年元旦之後,我們飛成都,登青城山賞梅去。青城山稱西蜀第一山,是道教名山。前山道觀古蹟巍峨,後山自然清幽,都是好去處。這天陰天有霧,我們在前山上山,出了纜車站之後,拾級而上。雲霧繚繞之中,越過一嶺又一嶺。霧中看山,別是一番情趣,山景、樹景、亭台樓閣,都好像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畫。朦朧之中,我們找到一株又一株的梅花。紅梅尚未盛放,只是含苞之中,而臘梅則花開滿枝。臘梅的香很特別,芬芳卻不濃烈,幽幽清香帶有溫柔的甜味。梅香飄散在山風之中,我們不知是循着香氣找到梅花,還是透過雲霧看到梅花,每株梅花都給我們帶來一個個驚喜和一聲聲讚嘆。記得,看過一幅明代古畫《踏雪尋梅圖》,畫作描繪冰天雪地之中,一介老翁,獨自走在山間路上,表情充滿期待,而深山樹叢之中,有一株白梅花泠泠獨立,默默在凌寒盛放。畫中那種寂寥,那種優雅深深留在我腦海之中。 今天青城山尋梅,雲霧之中,梅香陣陣,令我感到飄飄欲仙,彷彿走進明代古畫之中。人在尋花,花在等人,世間事緣來緣去,冥冥中總會相聚。
第二天意猶未盡,去了杜甫草堂,再次與梅花相遇。
草堂的梅花不須去尋,順着梅香便可以見到梅樹。這個時節開的都是臘梅,空氣中飄浮着幽幽又帶着甜味的臘梅清香。寒冬時節,遊人不多,草堂靜靜的,聽到鳥的叫聲。我想,千多年前,杜甫住在這裡,那時草堂應該更為清幽,這裡的梅香更為清洌吧?自古文人喜愛梅花,讃頌梅花,梅花在中國文化中,代表了高潔、堅毅、謙和的民族氣節。且看杜甫的詩句:「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這裡的梅花,應該不止一次在詩人的胸臆中喚起激情,勾起靈感吧?時光逝去,情懷未變,中華民族對梅花的情感,代代相傳歷久不息。
今年第三次賞梅,是在深圳。
深圳的紫苑茶館每年都有雅集活動,每次雅集都帶給我驚喜。這次是兩岸三地的探春雅集,來的有學者、茶人、畫家、詩人、朗誦家,我以音樂家身份出席,帶着洞簫到來。乍一到來,又是驚喜: 只見茶館內外,滿是臘梅,空氣中盡是梅香。為了這次活動,他們從成都空運了二百多株梅花。幾天之內第三次與梅花相遇,梅花三弄啊。
嘉賓們提筆簽名,然後在梅花水中洗手,在梅枝疏影之下欣然入座。記得有句古詩描述晉代竹林七賢「又成雅集相依坐,清致高標記竹林。」自古以來,文人賢達相聚雅集,是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中國文化重視精神世界的提升,不崇尚物質享受,山林水邊雅趣無窮。雅集之雅,在於大家在清雅的環境分享高雅的藝術和修養。清風、清流、清茶、清樂……我們喜清歡而不喜狂歡,喜清雅而不喜熱鬧,這就是中國文化,代代相傳,歷史並不遙遠。

雅集開始,來自各地的學者茶人對梅花的精神、歷史文化都一一作精彩的演講。朗誦家們紛紛朗誦以梅花為題材的古詩詞,詩句時而鏗鏘,時而深情,其中陸游的《詠梅》尤其感人:「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令人彷彿回到唐宋。我站在梅枝下面,用洞簫為大家吹奏一首《暗香》並吟誦王安石的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看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看着身邊的梅瓣,傾聽洞簫如泣如訴,細細品味詩中情意,此刻真切感受古人胸臆中那股激情。梅香陣陣,雅集氣氛漸濃,詩人與畫家都拿起毛筆即席揮毫,幅幅佳作淋漓盡致,色彩繽紛。入夜,大家共進「梅宴」。也虧得主人家花心思,八道菜色大多用上與梅有關的材料,如紫蘇梅浸涼瓜、青梅蒸鱈魚等等,連甜品也是梅子併盤。今天開心,驚喜連連。最後的驚喜是每個人送兩株梅花帶回家。當我扛着梅花,走在回家路上,不覺周邊的車水馬龍燈紅酒綠。我彷彿肩上扛的不是梅花,而是代代相傳的中華文化,心中激盪起一分豪情。我覺得自己就是宋代古畫裡面那位老翁,生命已同梅花連結在一起,一起傲雪凌霜,一起盛放凋謝,直到默默歸塵歸土與天地共存。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6-3 429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