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25 > 光孝寺尋禪

[俠遊江湖]第425期 光孝寺尋禪

文:譚寶碩    圖:譚寶碩     分享:

簡介:中秋時節,南方的天氣依然炎熱,不過總算沒有那麼燠熱潮濕了。我漫步進入光孝寺,一陣清涼迎面而來。每到廣州,我必定會來光孝寺走走。這千年古寺,總是蘊藏着一種沉靜的氣質,寺內的幽靜與寺外喧鬧的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我記得一句唐詩:「萬籟此俱寂,惟聞鐘磬音。」詩中說的是唐代的寺院,是在深山的修行地吧?現代社會,鐘磬聲還是能聽到,但寂靜卻成奢侈品了。此刻能享受如此清幽的環境,頓然身心清涼。

        

 我沿着小徑信步而行。不少善信在上香參拜,神情誠懇肅穆。光孝寺經過這幾年的重建,殿堂莊嚴,面貌一新。不過我還是喜歡舊的建築,樸實無華之中,令人感受到唐宋時代嚴謹的禪風。幸好,寺內歷年栽種的大樹都保留着。古木婆娑,郁郁蔥蔥,安撫世人浮華的心。
廣州歷來流傳「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說。光孝寺原址最初是第五代南越王趙建德(?-前111年)的故宅。三國時東吳政治家虞翻(164-233年)被貶廣州,在此居住、講學,直至終老,故此地曾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施宅為寺院,那是光孝寺始建的年代,算起來應有1,700多年歷史了。
這裡是中國佛教禪宗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道場。當年禪宗始祖達摩大師(?—535年)來到中土,在光孝寺住過一段時間。他在寺內開了一口井,用於日常洗滌,後人在井前立了一塊碑,稱為「洗缽泉」。今天這口古井還在,俗稱「達摩井」,只是已被圍欄封得嚴嚴的,只能遠觀了。塵封並未阻礙聯想,旅遊就是要發揮想像力。你可以想像,當年達摩大師如何叱吒風雲,揮舞錫杖開此泉眼;想象當年他如何笑梁武帝,光做法事卻不去修行;想想大師如何能夠面壁一坐九年……
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可以超越時空,通過聯想出現在我們眼前。有很多佛教史上重要的高僧,也在光孝寺留下足跡:曇摩耶舍(天竺僧人,譯經家)、智藥三藏(南朝時期天竺僧人)、真諦三藏(天竺僧人,499—569年)、不空法師(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僧人,705—774年)、六祖慧能(638—713年)…還有當代高僧本煥老和尚(1907—2012年)等等。六祖慧能與光孝寺有深厚的緣分,他是在光孝寺剃度出家的。寺內還有一座「瘞髮塔」,是慧能剃度之後寺內眾僧修建的古塔。光孝寺還有一些古蹟,如洗硯池、西鐵塔等。每座古蹟都是一段故事,為後人訴說人間滄桑。
我在一株菩提樹旁坐下來,浮想聯翩。
涼風微拂,菩提樹葉在風中飄揚,引我想起1,300多年前的一幕:就在光孝寺前,兩個僧人,望着被風吹動的幡,爭論得面紅耳赤,一個說是風動,一個說是幡動。這個時候慧能出現了,他說了一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一語驚世,道出禪宗直指人心的智慧。這句話傳到正在禪堂說法的住持印宗法師耳中,印宗法師知道此人不得了,即恭請慧能上座說法。自此,慧能結束了得禪宗五祖弘忍衣缽真傳之後一直隱世流浪的生涯,出來弘法度眾了。他將禪學與中國文化結合在一起,將修行與生活緊密相連,禪宗從此大盛,一花開五葉(禪宗後來分支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等五流派),廣為傳播。
六祖慧能的故事,彷彿發生在眼前。走在光孝寺,可以感受到六祖說禪的慈悲懇切。這裡每株樹下,每級台階,應是當年慧能說法的地方。這裡每條小徑,該都有他走過的腳印吧?千年只是一瞬間,六祖不在了,但光孝寺還在,記載六祖所思所想的《六祖壇經》還在。今天光孝寺中,也見風吹幡動。當今世上紅塵滾滾,多少名利誘惑,多少潮流變更,慧能當年說的:「仁者心動」,不正是芸芸眾生的真實寫照?無論甚麼時代,歲月人心,多麼需要有股清流來洗滌安撫。
午齋時候,光孝寺的齋堂內可以嚐到正宗的佛門齋菜。蘇東坡有句:「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在樹蔭下席地而坐,捧着大碗,大口吃光孝寺的齋菜,也許可以體會到這種禪趣吧!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這是初唐王勃在滕王閣寫下的名句,嘆息世間人事星移物轉,繁華如過眼雲煙。在旅遊中,面對一處名勝古蹟,我會生起無限感慨,欣賞古蹟的同時,也不妨放任自己的思緒,去作個聯想,重溫古人留下的文化足跡。古蹟古物的背後是古文化,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民族遺產。如果說一次旅程就是一堂課,那麼,這堂課程就是如何去領略文化,領略前人的教導。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5-11 425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