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12 > 成都武侯祠

[光輝歲月]第512期 成都武侯祠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武侯祠,又稱丞相祠堂,是成都資格最老的歷史建築,門額上一塊朱紅橫匾卻赫然寫着「漢昭烈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事情還得從公元221年說起,那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兩年後劉備去逝,諡號「漢昭烈」,後人建廟祭祀,武侯祠修在它的西邊。諸葛亮一直以智慧忠誠堅毅令世人折服傾倒,憑藉人品才能的完美結合深得人心。

        

 逢年過節,老百姓多去武侯祠祭拜,無意中冷落了旁邊的漢昭烈廟,輕君重臣,不符合封建禮數。後來重建漢昭烈廟時,當權者把武侯祠納入其中,可謂用心良苦,但是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邁進大門,筆直的甬道正對着劉備殿,背後的諸葛亮殿僅為劉備殿的一半。大多人衝着諸葛亮而來,劉備似乎成了一個陪襯。老百姓甚至不給劉備一點面子,直呼武侯祠,漢昭烈廟被取而代之。 歷史上研究三國,大多人把曹魏作為歷史正統,後來隨着蜀漢地位變得愈來愈高,也有人把蜀漢作為歷史的正統,這裡有一個很大的原因,蜀漢出現了民間影響力最大的兩個人:一個是被封神的關羽;另一個就是諸葛亮。經過唐末五代的社會動亂以後,宋明理學刻意強調忠和節。諸葛亮被人為地塑造成忠、節的典範,逐漸被抽象化和理想化,變成了一個完人。其背後最大的推手是小說《三國演義》,加上大量民間說書、戲曲的渲染。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20多歲的諸葛亮住在隆中,與其說是隱居,倒不如說是等待時機。他一邊耕讀,一邊靜觀天下。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諸葛亮以「隆中對」出場,體現出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劉備臨終托孤時說,劉禪可輔則輔,不可輔則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劉禪17歲即位,諸葛亮並沒讓他親政。《三國志》中說,「知遇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諸葛亮獨攬蜀漢軍政大權,但他並沒對皇位生出覬覦之心,而是知遇報恩,符合儒家思想及價值觀。他德才兼備,鞠躬盡瘁,被視為忠君典範。 杜甫十分景仰諸葛亮,為他寫了20多篇詩。武侯祠的楹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自杜詩《蜀相》。諸葛亮的人格魅力、道德風範,體現在他的《前出師表》裡。諸葛亮受到歷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追捧是有原因的,知識分子都認為自己有才華,只是沒有遇到明主,若像諸葛亮一樣遇到,那麼也會成就大業。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種機會的,因此他們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在諸葛亮身上,並極力歌頌。 千百年來為人津津樂道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關羽義釋曹操這些橋段基本都是虛構的。魯迅在評價《三國演義》時說: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成都武侯祠靜遠堂內的諸葛亮塑像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3-2 51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