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12 > 被遺忘的鄉港人

[港人港事]第512期 被遺忘的鄉港人

文:曹淩智    圖:余晴峰     分享:

簡介:香港是一個以包容著稱的多元文化社會,不同的宗教在這裡和諧共存,有主流的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亦有信奉印度教、伊斯蘭教的少數族裔……你知道當中還有「包頭」的錫克教嗎?喜劇演員喬寶寶、演員兼籃球教練星‧哈提汗‧別都(Singh Hartihan, Bitto)就是錫克教教徒。近日,位於灣仔的錫克教廟歷時5年重建後重新開放,到底錫克人與香港有何關係?不妨走進這座百年歷史古廟,一同認識這批幾乎被我們遺忘的「鄉港人」!

        

 「鄉」港人?異鄉人? 錫克(sikh)是旁遮普語,意指「信徒」。錫克教在15世紀末印度旁遮普地區興起,而那些信奉錫克教的信徒都被稱為「錫克人」。最早來港的錫克教徒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以前,香港開埠初期,英國急需人手維持香港治安,但英國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員,又不希望過份依靠本地華人,同時要制衡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來自旁遮普、以勇武聞名的錫克教徒,成為殖民政府派往香港維持秩序的人選。錫克人由此成為英國人管理香港的「中間階層」。雖然錫克教徒只佔印度人口的2%,但巔峰時期印籍警員中高達60%是錫克教徒!由於這些身穿綠色制服的印籍警察多是用頭巾包裹頭髮的錫克人,因此他們又被稱為「大頭綠衣」。 留下來的人 開埠至今已經過去逾一個半世紀,留港的錫克人也繁衍至第三、四代,少數是來港經商,例如開設餐廳食肆或專售印度傳統食品的商店,但當中絕大部分是跟隨英國人到港,從事警察、保安等工作,最後在這裡落地生根。 跟大多數錫克家庭一樣,「港三代」別都的家族出過錫克警員,而他認識的錫克人都在香港土生土長。「大多數人從來沒有想過在香港留下來,但來到後都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並讓家人前來開啟新的篇章。扎根後,香港成為了我們的家,不僅僅是一個來賺錢回去(印度)的地方。」錫克人可說是開埠來港最早的「鄉港人」,早就將這裡視為自己的家鄉。 摩囉差與印度阿星 錫克人把香港當成自己的家,本地人卻戲稱他們做「摩囉差」、「阿叉」或是「阿星」。但這稱呼最初並沒帶有任何歧視成份,反倒是華洋雜處下語言交流的結果。 「摩囉」有說來自拉丁文moro,亦有指東印度水手。「差」的由來,有說是印裔警察語言習慣「Acha」(好的)所致;「阿星」則是頭戴紅巾的錫克教徒稱呼阿sir時被聽成「阿星」,或舊時上海租界的錫克巡捕經常回話「Yes I see」,與滬語「阿星」諧音相似。


1.時隔5年,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的錫克廟重新開放╱2.20世紀初在港的印籍錫克警與華籍警員站在一起,身高明顯比本地華人佔優(資料圖片)╱3.香港開埠早期,有不少警員是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資料圖片)

錫克教廟歡迎入內 錫克教徒最初敬拜的地方是在中環警署(大館)內一間小房間裡。直至1901年,在港的錫克警和商人在灣仔皇后大道東371號修建了錫克教廟。因應來港的錫克教徒增多,廟宇在1934年原址重新擴建成兩層高的拱形建築。1941年12月,日軍攻佔香港時,錫克士兵在前線奮勇抵抗,錫克廟也沒有關閉,為所有人提供飲食和避難場所,這個傳統一直保留至今。 這一切建基於,錫克教主張人人平等,要尊重每個人,不論他們的性別以及信仰。因此,集體就餐被視為錫克教打破印度社會種姓制度枷鎖的活動,不論何種出身,都可以在一樓的蘭加爾堂(共用慈善廚房)就餐。廟內長期開放餐廳享用免費膳食,供應麥餅、素菜咖喱和甜粥,還有無限續杯的印式黃薑味奶茶。三餐供應時間由早上6點到晚上9點,期間有不限時茶點可以品嚐,如果在週三、六前來,可以食到更豐富的菜式。不過廟宇為了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和習慣,只供應素食,也不允許攜帶肉品。 樓高四層的錫克廟還包括2個祈禱廳、圖書館、博物館及研討廳等。值得留意的是二樓大禮堂正後方是擺放《古魯.格蘭特.薩希卜》(即錫克教《聖經》)的地方,供人禮拜,義工教徒每日清晨4時半和傍晚5時半誦唱經文。提提你,入廟前記得戴好頭巾和脫鞋。

入廟你要知

在男女客人進入大堂時,會被分別帶到相應擺放鞋履的房間,脫去鞋襪後沖洗手腳,然後取上方櫃中乾淨的頭巾包頭:用三角形方巾遮蓋頭髮,然後從後打結固定。教條規定男教徒要戴頭巾(Turban)、女教徒披紗巾(Chiffon),頭巾樣式、顏色不限,常見顏色有橙、藍、黑等。小朋友則會把頭髮紮成小圓球,用小頭巾包裹頭髮,稱為Patka。


齊來認識錫克教「5K」教條 齊來認識錫克教「5K」教條 ˙留長髮(Kesh),遵守神的意志,不剪去恩賜 ˙戴髮梳(Kanga),整理儀容,防止頭髮鬆散 ˙戴鐵手鐲(Kara),象徵友善與自制,警惕行惡 ˙在外衣內穿短褲(Kachhera),表示承諾與奉獻 ˙佩帶短劍(Kirpan),代表勇敢和冒險,用作防衛


1.參觀錫克廟須按性別到房間脫襪脫鞋及戴上頭巾╱2.灣仔錫克廟重新開放,圖為信徒參拜的地方╱3.蘭加爾堂(Langar)是一個集體就餐的免費食堂,義工向人們分發食物,象徵佈施╱4.錫克廟緊鄰回教墳場,見證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3-2 51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