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92 > 今日大嶼

[主題故事]第492期 今日大嶼

文:余晴峰    圖:Kelvin Yuen、余晴峰     分享:

簡介:大嶼山古稱大奚山,位處香港西南。作為本地第一大海島,此地長期與港九新界隔絕,有異於市區的環境與文化,因而成為市民暫離煩囂、隱世避居之地。然而,隨着連接大嶼山和港九新界之陸路通道青嶼幹線於1997年落成,海島跟市區的差異日漸模糊。赤鱲角機場、昂坪360、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基建的出現,就為大嶼山加添不少「都會」色彩。在可見的未來,「東大嶼填海工程」勢在必行。當推土機開進桃花源,海島原有的風貌能延續多少?島上的居民又何去何從?未知「明日大嶼」命運如何,且看「今日大嶼」的境況。

        

 雲海繚繞大嶼山島,左方的青嶼幹線把它跟市區連接起來(Kelvin Yuen攝)


漫談昔日大奚

不知過去,焉知未來。談論「今日大嶼」,甚或「明日大嶼」之前,實有必要回顧大嶼山的歷史。這個香港最大的島嶼雖然地處邊陲、人煙稀少,卻在不少方志及古圖留有印記。我們亦由此知道,除了漁船與耕牛之外,大嶼山還有諸多面貌等待公眾認識,其中又以考古、鹽業、軍事和宗教這幾個方面最值得留意。

數千年前的先民
大嶼山雖名曰「山」,實則卻是「島」,本地遠足泰斗李君毅曾言:「在港九各地,凡島名多叫『洲』如:長洲,螺洲……『山』可作『洲』,『洲』即是島。」此島山高地廣,面積有147.51平方公里,幾乎為港島的兩倍。島上的東灣、沙螺灣、石壁、白芒等地,皆有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石壁石刻與分流石圓環經專家考證,推斷為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的產物,意味在數千多年前,已有先民在大嶼山聚居。
及至東晉末年,起義領袖盧循舉事失敗,敗走嶺南。相傳他的後代即為大嶼山原居民的先祖,稱「盧亭」或者「盧餘」。清代鄧淳所著的《嶺南叢述》指「盧亭」「似人非人,獸形鳺舌,椎髻裸體 」,是半人半魚的怪物。可是這畢竟是傳說,缺乏史料論證,只能權且一聽。

奴役之島
大嶼山見於歷史文獻,要數宋代。《宋史》記載,於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廣東提舉茶鹽徐安國遣人捕私鹽於大奚山,島民遂

......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6 49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