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362 > 江西「升棺」傳人

[神州故事]第362期 江西「升棺」傳人

文:許志平    圖:許志平     分享:

簡介:江西鷹潭境內的龍虎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典型丹霞地貌的赤色岩壁上雨蝕風化形成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崖洞。5,000多年前古越族人奉行懸棺於洞中,人們利用原始的起重工具將棺木提升入洞穴。如今,這種升棺表演已成為龍虎山旅遊熱門節目,每年有百萬遊客觀看。

        

江西鷹潭境內的龍虎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典型丹霞地貌的赤色岩壁上雨蝕風化形成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崖洞。5,000多年前古越族人奉行懸棺於洞中,人們利用原始的起重工具將棺木提升入洞穴。如今,這種升棺表演已成為龍虎山旅遊熱門節目,每年有百萬遊客觀看。
崖墓在距瀘溪河水面50—100米的懸崖峭壁中,棺木是如何放置入內始終是個未解之謎。1989年6月,上海同濟大學陸敬嚴教授領導的「中美懸棺研究課題組」經過三年的古籍研究、全球調查、室內模型試驗等工作得出結論,龍虎山懸棺是通過人力驅動利用原始的起重工具將棺木提升入洞穴的。但要證實這一點,必須找到能攀崖入洞的人。
龍虎山旅遊招牌
家住龍虎山排衙峰腳下的李家五兄弟發金、發旺、發展、發德、福旺,出身藥農世家,飛崖走壁的本領世代相傳,足踏遍龍虎山的各個山頭。李家五兄弟齊心協力,運用陸教授的懸棺提升法,借助木絞車、土滑輪、繩索成功地將一口重150公斤、長2.1米的獨木棺木吊入距水面50多米的洞穴中,一舉揭開了千古之謎。
隨後,龍虎山管委會正式聘請李家五兄弟為表演隊,為他們買了保險,每天為遊客作升棺表演,再現古越族人風采,重現春秋戰國時代懸棺葬的歷史奇觀。身懷絕技的李家五兄弟在升棺過程中增加了多個表演動作,使其更具觀賞性。他們的精彩表演化解了遊客心頭的謎團,增進了對中國崖墓文化、民俗史的瞭解。同時,「升棺」與升官諧音,棺材出洞稱為「發財」,迎合了許多人圖求富貴的心理。如今升棺表演已成為龍虎山旅遊「金字招牌」,每年百萬遊客看升棺,成為一大奇觀。                                      
升棺隊後繼無人?   
後來,李家發生了一些變故。2000年長兄李發金因車禍不幸身亡。其後老五李福旺嫌工資少,離開升棺隊到重慶做糕點,之後老二發旺也因為種種原因另謀職業。李家五兄弟中走了三個,遊客十分擔心,李家軍的旗幟還能扛下去嗎?升棺表演會不會從此終止呢?
 李志明是老三李發展的長子,也是李家五兄弟中最大的男孩。年僅17歲的李志明勇敢地向父親提出加入升棺表演隊,他要繼承父輩的事業,重振李家軍的雄風。鄰居的一位攀岩愛好者舒紅勝也加盟升棺隊。現在以老三李發展為隊長,兒子李志明、老四李發德及舒紅勝為隊員組成的升棺表演隊,每天披掛上陣為遊客表演。
空中表演倒掛金
記者一行沿陡峭的岩石開始攀登。但這裡本沒有路,多年來李家兄弟長年累月走了一條崖壁小道。山路崎嶇,有幾處與地面垂直或凸出,要錯助繩索才能攀行。李志明揹記者的攝影包在陡峭的岩壁上行走自如,記者則要雙手地,四肢並用才能前行。大約一個小時後終於艱難登頂。遠處群峰疊翠,溪流其中,無限風光盡收眼底。李志明說:平時他們上山最快時僅需8分鐘。
接近中午,仙水岩響起了鞭炮聲,升棺表演開始。李志明熟練地將粗粗的麻繩捆在腰間,打上繩結沿崖壁跳躍衝下河面,不一會便懸在空中,他時而倒掛金時而上下翻滾表演各種動作。遠處是層層疊疊的秀麗群峰,身下是清清的瀘溪河,空中的李志明優美的身姿如置身畫中,記者用長焦廣角一陣猛拍,將人與自然、人挑戰自然的美景攝入其中。隨後父親李發展腰捆繩索隨崖而下,父子倆齊心協力將棺木置於洞中。升棺成功,河面上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棺木出洞,父子一上一下順繩攀爬表演白鶴亮翅、牛氣沖天等動作,河面又是一片掌聲。
將升棺事業發揚光大
加盟升棺表演隊後,李志明在工作之餘大量閱讀與崖墓文化有關的書籍,從網上收集外地旅遊表演的資料,用知識豐富升棺表演內涵。李志明還學習和掌握了攝影、攝像知識。去年中央電視台和香港鳳凰衛視的記者來龍虎山採訪,登頂時上不去,便將攝像機交給志明,志明在山頂上俯拍群山,記錄下升棺過程和秀麗的龍虎山風光。談到今後的打算李志明說,他要將升棺表演當成一項事業做下去,作為李家的後代一定要傳承李家的事業,決不能讓李家的事業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失傳。

 

精彩內容請閱讀電子版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0-8 36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