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內容索引

『食遊記』蘭州牛肉麵
文:卓成曦    圖:陳曉夏
在《紅樓夢》中,寶玉房裡的芳官說過:「我也吃不慣那些麵條子甚麼的。」意思是她是蘇州的女孩子,南方人不愛吃麵。

期數:470期
頁數:2p
『美攝香港』望香江,撥開迷霧現彩霞
文:陳一年    圖:隋彪、陳一年
維多利亞港,是世界上少有的風景海港,壯闊的天際線、高低起伏的兩岸建築和優美的港灣景觀,是獨一無二的。維多利亞港是香港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最顯赫的地標,使香港無愧「東方之珠」這個美稱。 近來,香港出現了令人迷惘的陰霾,掩蓋了「東方之珠」的光芒。......

期數:470期
頁數:2p
『香港今昔』時空影廊 追尋Hedda Morrison的攝影之路 XI
文:張愷鑫    
 昔1946年 如果你在70年前從渣甸山上外望,由近至遠,你會看到層次豐富的景致:光禿禿的山腰上,聳立着白色的虎塔,旁邊的萬金油花園遊人如鯽,其下是乾淨俐落的洋房,不時有高檔轎車經過;山腳下,華人社區的平房密集,人們匯集到海岸邊,與出出入入避風......

期數:470期
頁數:2p
『食遊記』烤鰻
文:卓成曦    圖:卓成曦
鰻魚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可是滋陰壯陽的大補之物,尤其是河鰻。為何?條狀、黏滑、有勁,對於入口之物,中國人總是充滿想像力,便有了「以形補形」之說

期數:469期
頁數:2p
『美攝香港』長洲島的另一面
文:陳一年    圖:余紹瑋、陳一年
長洲是在香港島西面約6公里的一個小島。島雖小但是它的名氣可不小。長洲島的「太平清醮」是人氣極盛的民俗活動,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舉行盛事時,必吸引超過十萬香港居民和海內外遊客熱烈參與。這一民俗活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長洲最醒目的名......

期數:469期
頁數:4p
『香港今昔』時空影廊 追尋Hedda Morrison的攝影之路X
文:張愷鑫    
今天的國際大都市香港,最早只是由兩廣與福建漁民遷居而成的小漁村,縱然1946年時已開埠逾百年,漁業仍是香港的支柱產業,發展蓬勃,漁船數量持續增加,直到7、80年代近萬艘的高峰,海鮮不僅滿足本港絕大部分的需求,更曾銷往外地。Hedda Morrison拍攝了許多漁......

期數:469期
頁數:2p
『食遊記』醉白蝦
文:卓成曦    圖:卓成曦
醉與醃的區別,主要是火候的不同,醉淺醃深。醉是將食材用酒與調味料短時間內熗出香味,味道基本還停留在食材表面,食材本身的鮮香得以最大的保留,而醃的食材味道是靠醬汁慢慢浸潤出來的,醬汁吃得更透,所以味道更醇厚。

期數:468期
頁數:2p
『美攝香港』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跨海橋
文:陳一年    圖:余紹瑋、陳一年、周國強
美攝香港一連幾期的大橋系列,終於來到香港最西邊——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 這座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三城的跨境長橋,對於大灣區經濟發展有着重大意義。來往港、珠、澳的人們爭相採用這條新通道,不但是為了交通之便,而且更想以嶄新的角度一覽珠江口海域的......

期數:468期
頁數:4p
『香港今昔』時空影廊──追尋 Hedda Morrison的攝影之路IX
文:張愷鑫    
1946年 Hedda走遍香港大大小小的漁民聚落,其中在長洲拍攝了不少作品,大概是這裡令人印象深刻:長洲由兩個小島及連接彼此的沙洲構成,看上去形似啞鈴;這裡不像大嶼山海岸線蜿蜒綿長,簡單而相對平坦的地勢令民居建得密集;長洲的西灣風平浪靜,成為了天然的......

期數:468期
頁數:2p
『食遊記』九轉大腸與草頭圈子
文:卓成曦    圖:卓成曦
豬大腸算是個重口味的食材,愛它者趨之若鶩,恨它者躲之不及。吃飯時想噁心一下女朋友,就常常會問她要不要來盤豬大腸刺身,往往都會惹來一頓臭罵,可見它的威力有多大。

期數:467期
頁數:2p
『美攝香港』深圳灣公路大橋
文:陳一年    圖:陳一年、李志榮、何綬、陳錫源
深圳灣大橋,又曾稱為「港深西部通道」,是一條跨海公路橋,橫跨深圳與香港之間的后海灣(也稱深圳灣),是香港10號幹線公路的延伸。

期數:467期
頁數:4p
『香港今昔』時空影廊 追尋Hedda Morrison的攝影之路VIII
文:張愷鑫    
1946年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最初的香港不過是漁港,即使在英國殖民政府統治了數十年後,維多利亞港的航運貿易興旺,大部分香港人仍生活在港灣和海島,謀生仰賴大海慷慨的餽贈。 南區唯一的避風塘香港仔,位處港島與鴨脷洲之間,山間溪水潺潺,漁民聚......

期數:467期
頁數:2p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