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10 > 追逐繁星的旅程

[主題故事]第510期 追逐繁星的旅程

文:星匯點、余晴峰    圖:Vincent Cheng、NASA、ESA、CSA、STScI     分享:

簡介:人們常以「天文數字」指稱龐大的數字,實則天文數字有多誇張呢?據科學家估算,我們身處的銀河系包含1,000至4,000億顆恆星。面對如此宏大的規模,有人慨嘆自身的渺小無力,卻亦有人不懼困難,以螻蟻之身,孜孜不倦地探求宇宙鴻荒之理。他們所留下的知識與工具,照耀人類歷史長河。 今趟我們遊覽中國古往今來的重要觀星場所,由周代的登封觀星台一直談到現代的「中國天眼」,也會請天文科普人士與星空攝影師現身說法,教大家如何運用網絡科技觀察夜空,再將這一片迷人的星空,收入相機之中。

        

 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的郭守敬望遠鏡(視覺中國)


縱觀中國古代天文

朱清天、林燕婷@星匯點╱文 蔡錦滔@星匯點╱整理


編按:現代天文學以西方學說為主流,不少人因而誤會中國古代的天文學並不發達。其實中華大地的天文發展源遠流長,曾有輝煌的成就。概覽華夏天文史,可以歸納出幾個特點,包括重視曆法、勤於詳細記錄觀測、強調天人關係等等。現在就讓我們一同看看前人如何「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觀象授時
中國的天文觀測歷史悠久,夏朝時已有曆法,春秋時已有哈雷彗星的觀測記錄。《日知錄》說:「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當時的人夜觀天象,主要是為了觀象授時,制定曆法,預測季節變化,所以對於日、月、行星的位置都有仔細的觀測記錄。
此外,天文觀測亦作占卜用途。古人相信天象為天的指示,天象變化即天給帝皇的訊息,故各朝各代均有各種天文異象的記錄,並設立官方的天文機構,禁止民間私習天文。天文官也有他們的「天文台」,但一般只是比較高的一個平台,上面放有各種儀器,如圭表、渾儀等。

恆星觀測——中國的「星座」
由於恆星的相對位置不變,故古人觀測行星以及日月運動時,自然會使用背景星空作為參考。在觀測天體運動前,古人首先已經替恆星劃分出一套「星座」系統。在三國時期,陳卓將商代巫咸及戰國石申、甘德的記錄整合成283個星官(類

......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2-12 510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