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505 > 鳳尾綠咬鵑—「飛行的綠寶石」

[生趣在野]第505期 鳳尾綠咬鵑—「飛行的綠寶石」

文:陳一年    圖:徐雄     分享:

簡介:鳳尾綠咬鵑,出沒在中美洲雲霧繚繞的深山森林裡,羽毛由綠、藍、紅等炫目的顏色組成,就像林中的小精靈。這種夢幻之鳥如此華麗,讓人驚嘆為「飛行的綠寶石」,甚至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鳥」。

        

 為美麗小鳥重遊哥斯達黎加

為了拍攝這種美麗的小鳥,攝影師徐雄兩次不遠萬里來到中美洲的哥斯達黎加,最近一次是2022年4月21日。 他說:2019年我第一次到哥斯達黎加,是因為深受這個「鳥攝天堂」吸引,尤其喜愛一種叫「鳳尾綠咬鵑」的鳥。但由於行程緊迫而沒有拍好,而且聽說4月底是咬鵑餵雛鳥的日子,希望能拍到那溫馨的畫面,所以選擇這時間舊地重遊。可是事與願違,到達目的地後,才得知由於天氣影響,今年雛鳥出洞時間推遲了。徐雄感嘆道:拍野生動物就是這樣難——「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全球,徐雄重遊哥斯達黎加的時間已經不得不延遲3年,因此一定要收拾好心情,盡力拍好! 「拍攝鳳尾綠咬鵑確實不容易。每年4月底,哥斯達黎加開始踏入雨季,下午都下雨,因此每日只有半天時間拍攝。在森林中即使找到鳥的巢穴,但如果鳳尾綠咬鵑為餵養小鳥而出去覓食,可能出門很久;特別是雄鳥,往往3個小時才回窩。幸好我們已提早3天到達,預多了時間觀察、瞭解,做足準備,終於拍到了滿意的照片。」 華麗外貌如鳳凰

鳳尾綠咬鵑屬咬鵑目咬鵑科,學名Pharomachrus mocinno,又有愛沙爾克鳥、綠咬鵑、大咬鵑等別名。其英文俗名quetzal來自中美洲的納瓦特爾語,有珍貴、神聖的意思。學名中之mocinno則是首位發表者Pablo de La Llave為紀念恩師José Mariano Mociño而命名。 鳳尾綠咬鵑是一種中小型的攀鳥,一般體長為38-41厘米,雄性加上尾羽總長達70厘米;體重180-210克。鳳尾綠咬鵑腳趾與其他鳥類不同,其1、2趾向後,3、4趾向前,為異趾形。 鳳尾綠咬鵑外貌極其華麗。身上披着厚厚的羽毛,背部主色調為綠色,在不同角度看呈現有金屬光澤的綠色至藍色、紫色的不同變化;胸、腹部羽毛為紅色,有一狹窄的半月形白環。雄性鳳尾綠咬鵑比雌性更加華麗,頭頂有一層冠毛,喙為黃色(雌性的喙則為黑色);尾部有平滑的長尾覆羽,在飛翔時如同中國傳說中的神鳥鳳凰一樣飄揚。 鳳尾綠咬鵑分佈於墨西哥南部、尼加拉瓜、危地馬拉、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和巴拿馬等地,棲息於雲海繚繞的深山森林,在海拔900-3,200米之間的茂密植被的溝壑和懸崖。這種美麗的小鳥平時愛清靜,喜歡棲息在20-60米高的樹冠上,在非繁殖季節則喜歡單身過活。 鳳尾綠咬鵑是一種食果動物,也會吃一些昆蟲(主要是黃蜂、螞蟻及幼蟲)及蛙類,但最重要的食物是營養豐富的牛油果。牠們把整個果實囫圇吞下腹中,然後再用反芻的方式把果核吐出,這做法也幫助了種子的傳播。 風度翩翩的求偶方式

鳳尾綠咬鵑的繁殖季節在每年的2月至7月之間。在求偶期,雄鳥會長出兩根長長的綬帶狀羽毛,覆蓋在尾羽上。為了吸引雌性,雄鳥跳起求偶之舞,嘹亮地鳴唱;還會在空中飛翔表演,搖曳着修長的尾羽,閃耀綠色光輝。 覓得佳偶後,雌雄鳥共築愛巢:通常是找一棵大樹,在距地面20-30米的高處鑿出洞穴,於樹洞中營巢,偶爾也會利用啄木鳥遺棄的樹洞。一個樹洞可能連續使用好幾年。雌雄鳥交配後,雌鳥在巢中產下1到2枚淡藍色的卵。夫妻倆會合作孵卵:一般雄性負責在日間孵卵,而雌性則在晚間接班。經過大約18個晝夜孵化,小寶寶破殼而出。孵化後,父母就要努力為覓食奔忙,輪流餵養雛鳥。23日至31日後,小鳥長到羽翼豐滿了才離巢。 鳳尾綠咬鵑的父母責任似乎是顛倒的,媽媽對照顧幼鳥興趣不大,常漠視自己的孩子,而把悉心照料的重擔交給雄性。 幼齡鳳尾綠咬鵑保留有一雙原始的爪,就像始祖鳥的爪,成年後消失。這一點,說明牠與原始鳥類有淵源。 被視為古瑪雅羽蛇神的化身
在歐洲殖民者入侵美洲以前,古代瑪雅和阿茲特克民族文化中,將鳳尾綠咬鵑視為羽蛇神(格查爾神)的化身。羽蛇神是中部美洲文明中普遍信奉的神祇,形象是一條長滿羽毛的蛇,主宰晨星,發明書籍、曆法,而且給人類帶來了玉米。因此鳳尾綠咬鵑享有神聖地位,象徵天國與靈魂,禁止捕殺,違者處以極刑。只有國王和高級祭司才能佩戴這種翡翠般的尾羽頭飾,以示與羽蛇神的聯繫。 當地人說,鳳尾綠咬鵑從未被人類長期飼養過,總是在被捕捉後不久就死去,因此,人們把牠視為自由的象徵。傳說,鳳尾綠咬鵑喜歡歌唱,但在殖民者入侵後便開始沉默,直到危地馬拉重新獨立後,牠們又展翅歡唱了。在危地馬拉,鳳尾綠咬鵑是神聖的「國鳥」,該國國旗與國徽上都有一隻鳳尾綠咬鵑。 儘管如此,因為生態環境日漸變差,鳳尾綠咬鵑還是走近了瀕危物種的行列,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ver 3.1——近危(NT)。2019年,又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CITES附錄)。

雌性鳳尾綠咬鵑,Sony A1,鏡頭:600mm f 4,光圈:f 8 , 曝光:1/2000秒,ISO 1600

Nikon D850,鏡頭:70-200mm f 2.8,光圈:f 22 , 曝光:1/2秒,ISO 200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2-7 505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