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97 > 遲來的秋天

[主題故事]第497期 遲來的秋天

文:王正坤、隋彪、余晴峰    圖:王正坤、隋彪、陳旻、鄧正龍等     分享:

簡介:秋天是敏感多變的季節,楓葉由綠轉紅,再由紅變黃,枯落消逝,前後不過1個多月。步入11月,當北方已是秋霜降者草花落,一片蕭瑟淒清之勢,南方不少賞秋勝地卻迎來最賞心悅目的時節。不論是長江三峽兩岸的漫山秋楓、浙江永嘉橘紅的柿林、上海青西郊野公園的水上森林、還是雲南騰沖金黃連綿的銀杏,莫不令人目不暇給。今期我們一起追尋南方「遲來的秋天」,譜寫晚秋的頌歌。

        

 秋天何以遲來?

人會遲,秋也會遲嗎?一般人所言的秋天,乃指「立秋」以後,「立冬」之前,大約在陽曆的9至11月。這個定義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24節氣,有一定局限。為甚麼呢?要知24節氣誕生於黃河流域,它所言的春夏秋冬,以這一緯度的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為準,應用在其他氣候帶之上,難免有張冠李戴之感。別的不說,頂着香港(亞熱帶氣候)9月的大太陽,30多度的高溫,你說秋季已來?我第一個不服。
氣象學對秋另有解讀:簡而言之,如果連續5天日平均溫度低於22℃(而高於10℃),那麼該5天的頭1天即為「入秋」之日。每年溫度變化不盡相同——下雨不下雨,有颱風無颱風皆有影響。君不聞「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嗎?雨水愈盛,氣溫降得愈快,氣象學意義上的秋天便來得早。反之「立秋」不下雨,「秋老虎」便肆無忌憚,22℃以下的日平均溫度,就顯得遙遙無期了。
近年地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進一步推遲秋天的來臨。據聯合國2021年的科學報告顯示,自19世紀化石燃料普及以後,地球的溫度升高了約1.1℃,未來20年很可能會再升高1.5℃。如此下去,很多地區的秋天不但遲來,簡直是不來了。
當然,絕大部分人對秋的認知沒有那麼科學與嚴謹,更多是着重感覺——大抵看見紅葉,便覺得秋來了,這與古人所言的「一葉知秋」可謂相通。問題在於,今天是網絡年代,我們所見與所感未必統

......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11 49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