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95 > 苯教聖地孜珠寺

[光輝歲月]第495期 苯教聖地孜珠寺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 2002年6月我從四川成都赴西藏,參加茶馬古道考察團,考察隊中有人文學科的藏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也有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地質學家、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同行的還有作家和記者。那時G317國道(川藏北線)的路況很差,到了西藏丁青縣,聽說孜珠寺的路剛修通,大家興奮不已。

        

 2002年6月我從四川成都赴西藏,參加茶馬古道考察團,考察隊中有人文學科的藏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也有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地質學家、植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同行的還有作家和記者。那時G317國道(川藏北線)的路況很差,到了西藏丁青縣,聽說孜珠寺的路剛修通,大家興奮不已。 孜珠寺,海拔約4,800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廟。苯教在吐蕃之前是象雄國的國教,影響範圍橫貫全藏,上方之門在阿里的岡仁波齊,下方之門就在丁青孜珠六峰山。通往孜珠寺的山路上,不時看見手持鐵鍬整修路面的僧人,還有朝聖的尼姑和信徒。汽車盤旋着上去,山勢奇特,狀如石筍,主峰有一處自然形成的天門,透過天門可見藍天;紅色的僧房錯落鑲嵌其間,神聖而雅緻。僧人遠遠地迎出來了,幡幢招搖,鼓鈸齊鳴。寺頂有僧人揚臂拋撒彩色的風馬紙,紛紛揚揚;寺前有獅與虎形象的迎賓歡舞,場面隆重壯觀。 在西藏生活20多年的作家馬麗華,多次來丁青,因孜珠寺不通公路,騎馬要走半天,無緣一睹尊容,這次總算如願以償。所有人下車接受僧人贈送的哈達和祝福,臉上有一種不曾體驗過的激動和驚奇。眼前的孜珠六峰,像是虛幻的聖境,真不知苯教先師是如何找到這座詭秘神奇的聖山,千餘年間香火不衰。 藏學家格勒說,在象雄文字研究方面,國外學者已經走在我們前面。60年代丹麥學者艾立克哈爾撰寫了一本《來自西藏苯教的語言—象雄語語法詞典》。西藏很多古老寺院的藏書,有些是古象雄文的手抄本。時至今日,能讀懂古象雄文的人少之又少。俄色仁波切活佛,30來歲,精通漢、藏及象雄文字,他恢復了扎倉、辯經和禪修3所學校,修通了上山的公路,逐年改善寺院修法與生活的條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支援下,組織人員整理、翻譯《象雄大藏經》,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苯教經典,推動象雄文化的研究,功德無量。 去年夏天,我又去了一趟孜珠寺,山上新建了不少大殿、經堂、僧舍,常年有300多名僧人修行。因為地處險峻高山,遠離世俗社會,這裡仍保持着純淨的修法氛圍。沿着山頂狹窄的轉經道轉過山角,橫斷山脈和藏北高原在此交匯,景色奇異。朝聖者逆時針方向轉經,途中相遇微笑點頭。有些人把死者的身份證、相片和生前用過的佛珠、項鏈留在那裡,希望他們早日轉世。 南加松布,昌都洛隆人,17歲出家,在山上修行9年了。問起出家的因緣,他說,我上中學時,俄色仁波切活佛來洛隆講經,聽了便有出家的念頭,但是父母不同意。上高中時我病了,辭學回家養病,父母請算命先生算了一卦,認為我應該出家,於是父母同意我上孜珠寺。出家人的生活是簡單的,寺廟提供僧房和冬夏僧服及三餐,日常開銷主要靠信眾,摩托車和手機則是父母買的。我們加了微信,時常可以看到孜珠寺僧人的修行生活。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9 495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