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94 > 乘港鐵訪宋王

[特稿]第494期 乘港鐵訪宋王

文:林展喬    圖:余晴峰     分享:

簡介:湊熱鬧,乘港鐵屯馬綫到宋皇臺站。經D出口到地面,步行約5分鐘抵宋皇臺花園,園內豎有一塊「宋王臺」碑石—開首才說宋「皇」,怎麼此處忽然寫成宋「王」?這並非筆誤,而是確有緣由。王耶?皇耶?以這個問題為引子,我們走一段由宋朝到港英時代,再由港英時代至今的歷史旅程。

        

 南宋末年,元軍南侵,剛於福州即位的端宗趙昰(益王)與其弟趙昺逃亡,經泉州、潮州、惠州等地至官富場,即今日香港九龍城一帶。當時於九龍城西南有一座山,臨九龍灣西而立,峰上有巨石,傳說宋帝常於岩下的洞穴休息。後來宋亡,附近民眾為紀念此事,遂於巨岩上刻上「宋王臺」三字,該山亦因此命名為「聖山」。 比宋城還宋城 那麼究竟應該是宋王還是宋皇呢?知名旅行家黃佩佳曾有一段考據:「史稱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三月以後,正統當歸於元。益王以是年五月,即帝位於福州。其明年四月,始偕衛王昺來官富場。援以史例,實不能稱益王昰為帝,王昺更不能帝矣;故稱曰二王。」既不能「帝矣」,後人刻上「宋王臺」而非「宋皇臺」,順理成章。 至19世紀末,九龍城一帶盜採石材的情況嚴重,威脅宋王臺巨岩的存續。在香港前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何啟的推動之下,港府於1899年通過《保存宋王臺條例》。但危機未有因此解除,至1915年,港府欲收回宋王臺遺址轉售,古蹟最後又再逃過一劫,不得不提陳伯陶。他是清末探花,武昌起義以後,先是攜眷逃往紅磡,再於宣統遜位後移居九龍城,以前朝遺老自居。 聞悉政府的收地計劃以後,陳伯陶即聯同香港大學教授賴際熙、紳商李瑞琴等人奔走,勸服港督保留「聖山」。李瑞琴更出資為宋王臺巨岩繚以石垣,並在四周廣植樹木,又建設涼亭與牌坊。工程完成後,陳伯陶常跟一眾文人到「宋臺舊址」飲酒賦詩,懷古傷今。陳伯陶的弟子陳步墀集結這些作品,再附上相關的書法與圖片,輯成《宋臺集》。從舊圖看來,當年的「聖山」草木蔥蘢、環境優美,比當年荔園的宋城還要「宋城」。 無忘宋帝 以陳伯陶為首的一班清朝遺老落力保育宋王臺遺址,與他們的背景關係甚大。這群遺臣以不剪辮、不易服、不事二朝為傲。從這樣的舉動看來,南宋陸秀夫、楊亮節等人不降蒙元,冒死護着少主南逃的史蹟,自必引起極大的共鳴。雖相隔600多年,但透過香港的宋王臺石刻,宋朝之亡與清朝之亡彷彿重疊在一起。陳伯陶說:「石刻舊稱宋王,以史稱二王而然,茲正之曰宋皇,蓋使後之人無惑焉爾!」強調宋之正統的同時,何曾不是捍衛他的大清?後來官方改「宋王臺」為「宋皇臺」,可謂由他而起。 這種情懷亦驅使陳伯陶研究九龍宋代史。他一方面訪求金石,把關於宋王臺的諸多傳說整合成相對有系統的故事;另一方面又考究九龍地區其他與宋朝有關的古蹟。雖以今人的目光視之,陳伯陶的研究未免存有太多武斷的判定,但無可否認,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存在於九龍歷史的宋朝世界,很大程度都是他所奠定的。而這個世界不獨存有物理意義,亦有精神意義。故縱使後來日軍為擴建啟德機場,炸毀宋王臺巨岩;重光以後,政府夷平「聖山」,把殘留的巨岩切割成碑,但宋王流落香江的故事已深入民心。我們未必能夠體會陳伯陶身為清臣,懷念宋帝的痴情,但以保育角度而言,這位探花爺與他的朋友的確完成了一次令人讚嘆的工作。搞文化保育,實在需要一點「痴」。


1.宋皇臺站的書法大字出自港鐵退休建築師區傑棠的手筆╱2.《宋臺集》收錄的《宋王臺秋唱圖》,當年「聖山」環境幽美╱3.宋皇臺站內展出昔日宋王台巨岩的舊照


九龍尋##「宋」圖

以宋王臺石刻為中心,陳伯陶為九龍多處古蹟豎碑著書,記錄它們跟宋二王南逃香江有關的故事。奈何年代久遠,史料不詳,他的記述留下不少疑團,後人一再補充及反駁,共同建構起九龍的宋代歷史圖。

1 九龍城聯合道侯王廟 位於聯合道與東頭村道交界,廟內有陳伯陶所寫的《侯王廟聖史碑記》:「王廟甚靈異,相傳姓楊,佚其名。南宋末忠臣,始封侯,晉封王,故稱為侯王。余曰,此殆楊亮節也……疑亮節道病卒,葬於斯土,土人哀之,立廟以祀。」另有說法指侯王實為替宋帝昺醫病的楊姓村民。國學大師饒宗頤研讀宋代遺臣周密的筆記《癸辛雜識》後,指楊亮節死於厓山而非九龍,更說:「以楊氏為宋季外戚,累代軒冕,自楊次山以下封王者不止一人,此廟上冠以楊姓者……所祀或非一人一代,猶言『楊氏家廟』耳,其不指亮節,則昭然若揭也。」同樣否定了陳伯陶之說。

2 露明道上帝古廟 此處所言之上帝者,非天主教的上帝,而是北極玄天上帝也。陳伯陶於《宋行宮遺瓦歌並序》云:「官富場宋王臺之東,有村名二王殿,景炎行宮舊基也。《新安縣志》稱土人因其址建北帝廟,即此。今廟後石礎猶存。」歷史學家簡又文認為露明道的「上帝古廟」即陳伯陶所言的「北帝廟」,宋代行宮遺址是也。近年發表的《九龍城「上帝古廟」原址考證》則反對此一說法,該文考據舊照與歷史檔案,推斷露明道的「上帝古廟」遷自「馬頭圍村」,而陳伯陶所言的「北帝廟」更像立於馬頭涌,後遷至譚公道及宋皇臺道交界,最後再遭拆毀。那麼兩間「北帝廟」的關係如何,與宋代行宮關聯又有多深?尚待歷史學家進一步考究。

3金夫人墓與聖三一堂 傳說宋二王南逃時,帝昰之妹晉國公主亦有同行,惜途中墜海溺斃。屍首未能尋獲,遂於宋王臺西北面不遠的小丘上建一墓塚,造晉國公主金身並下葬其中,稱金夫人墓(歷史學家簡又文曾質疑:「有少女為帝昰之妹,何得稱為『夫人』?」)。到陳伯陶的年代,金夫人墓遺址因修建聖三一堂而湮沒。後來聖三一堂幾經輾轉,於1936年搬到現址,與今宋皇臺花園僅一條馬路之隔。教堂以中式風格興建,而瓦頂上豎有十字架,甚有特色,訪宋皇臺花園時可一起遊覽。

4 宋皇臺花園與「聖山」原址 「聖山」原位於馬頭涌海邊,近今日香港飛行總會一帶。日佔時期,日軍為擴建啟德機場,在該處進行多次爆破;重光後,港英政府沒有終止擴建計劃,而是繼續夷平「聖山」,並把「宋王臺」巨岩的殘骸切割立碑,大小約為原來的三分之一,石碑後移到附近的宋皇臺花園放置,公園於1960年正式開幕。

5 宋皇臺站 2014年沙中綫(今統稱為屯馬綫)動工期間,工人在宋皇臺公園附近發現重要考古遺址,包括宋代方井、錢幣、陶瓷器碎片等數千件文物。經多輪商討後,港鐵決定原址重置宋元古井,並於港鐵站內設立文物展示區。宋皇臺站最終於2021年6月正式運作,古井至今尚未向公眾展示,但車站大堂有標示古井底部的位置。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8 494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