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87 > 敦煌密教圖像(四):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

[敦煌故事]第487期 敦煌密教圖像(四):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

文:李焯芬    圖:李焯芬     分享:

簡介:李焯芬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敦煌研究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佛教密宗的一部經典,主要內容是佛陀為善住天子宣說消災延壽之法,特別顯示唸誦「尊勝陀羅尼咒」之靈驗。話說在佛陀時代,一位在天界的善住天子,有一天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他福報即將享盡,7日後將死亡,並且會先轉生畜生道,而後又再墮落地獄道受種種苦刑,之後再投胎在卑賤的人家,如此接連轉生受惡報。善住天子聽後非常驚恐,趕忙去向帝釋天求救;帝釋天入定觀察確認後,再向釋迦牟尼佛求救。佛陀知道後,便傳下了「尊勝陀羅尼咒」。而善住天子依佛陀的指示,連續持誦6日6夜後,終於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增福增壽,並得到釋迦牟尼佛的摩頂授記。
在唐代,「尊勝陀羅尼咒」(簡稱「尊勝咒」)是佛教徒間最流行唸誦的咒語。公元776年時,唐代宗更下達詔書,命令全國僧尼每日須持誦「尊勝咒」21遍;並於每年的正月初一,向皇帝匯報去年全國僧尼持誦的總數。公元860年,日本的清和天皇也下了相同的詔令,可見「尊勝咒」當時受重視的程度。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是由罽賓國(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僧人佛陀波利於公元682年帶到中國長安(今西安)(圖1)。由於當時唐朝的法律規定,必須得到皇帝的批准才可將梵文佛經翻譯成中文;當唐高宗得到梵文本《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後,立刻交予日照三藏法師等人翻譯,並一度想將經本留在宮中供奉,不得外傳。經佛陀波利百般請求,唐高宗才不情願地將梵文本經歸還。佛陀波利其後與順貞法師於五台山附近的西明寺共同翻譯,以便「尊勝咒」流傳於中土。
敦煌莫高窟現今遺留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圖有兩鋪,分別在第55窟及第454窟,均為北宋洞窟,內容正是根據上述經文而繪製的。
第55窟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繪於北壁西側(圖2)。經變畫正中繪大海,海中有須彌山。山頂有一座天宮,天宮外彩雲飄拂,雲上有屋,代表33天的宮殿。這是描繪33天與善住法會,善住天子與彩女歡喜遊戲的場景。一朵彩雲從圍牆正面門中向畫面右側飛下,雲頭上有3人,畫帝釋天下天宮去釋迦之居所。在經變畫兩側有條幅畫,表現的是受持佛頂尊勝陀羅尼的
功德。
第454窟的經變圖也有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宮殿建於寶池上,池中有蓮花。宮殿由主殿、側殿、虹橋、平台等組成,結構複雜,氣勢雄偉,類似阿彌陀、觀無量壽、藥師、彌勒等經變中的建築,估計是受到上述各種較早期的經變圖影響,而不是創新。
近年,有日本學者下野玲子根據自己對敦煌法華經變圖的考察,認為唐代的第23、31、103及217窟的法華經變,其內容有可能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法國遠東學院的學者郭麗英等亦認為第156窟(晚唐)的法華經變可能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因為畫中一樓房內有一俗裝男子在讀經,可能是《尊勝經》中所說的「佛告天帝:若人能書寫此陀羅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樓上……」。這些推論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才能
定案。
註:本專欄至此圓滿結束,謝謝讀者諸君的垂注,以及編輯的厚愛。)


1.莫高窟第61窟(五代)西壁,是著名的「五台山圖」。圖中見到罽賓國僧人佛陀波利與白衣老人,這是記載於《廣清涼傳》和《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的故事。榜題由左至右豎行書寫:「弗陁波利從罽賓國來尋臺峯/遂見文殊廾廾(菩薩)化老人身路問其由」╱2.莫高窟第55窟北壁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變圖(北宋),若果不是榜題寫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只看構圖及內容,與一般顯教的說法圖相似。此經在五代、宋時開始作為密教經變的新題材,在敦煌石窟中出現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1 48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