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89 > 熱貢藝術

[光輝歲月]第489期 熱貢藝術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

        

 或許人們不太知道青海同仁,但是說到熱貢藝術,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腦子裡立刻浮現出唐卡、壁畫、堆繡、泥塑等充滿藏族繪畫造型特色的藝術。熱貢是藏語金色河谷的意思,其所在的隆務河是黃河上游的一條支流,數百年來祖祖輩輩生活在吾屯、年都乎、郭瑪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村落的男子,十有八九傳承了由寺院傳入民間的繪塑藝術,於是熱貢村村有寺院,家家有畫師,素有唐卡之鄉的美譽。 唐卡來自藏語「捲軸畫」的音譯,最初是便於佛教徒隨身攜帶,後來成為藏傳佛教室內供奉的主要形式,早期作品受印度、尼泊爾的影響,繪畫手法粗放古樸,色彩單純。17世紀末,熱貢畫師吸收了漢族繪畫藝術的營養,相容並蓄,技藝日趨精妙,採用工筆重彩,線描簡練流暢、剛勁有力,畫風趨向華麗、精細,畫面莊重沉穩,富有裝飾性。內容包含釋迦牟尼、文殊、觀音、白度母、護法神及各時期有名的高僧活佛。用單線平塗略加烘染和色塊填勾及散點透視的手法,畫面上的佛、神、山水、花草、鳥獸、亭台樓閣,繪得細緻生動,色彩鮮艷;誇張變形的密宗神像,有的和善慈祥,有的青面獠牙,千變萬化,姿態各異。佈局不受時空局限,把發生在不同時間地點的事物組成一個主題。最後在畫心四周鑲縫錦緞,上下裝杆,成為藏畫藝術的特色。 藏傳佛教寺院除了佛像,還有歷代留下來的大量壁畫,這跟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教堂的濕壁畫相似,畫的都是宗教題材,寺院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平台,也讓他們留下了不朽的作品。畫師作畫前,畫布浸濕繃在木框上,用不太濃的白石灰水刷一遍,布質軟化平鋪在光滑的木板上,卵石反覆磨壓,將水膠粉液刷到布上,繪製好後繃到牆上便成為壁畫。 10多年前,我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看到中國元代的《藥師經變圖》壁畫,畫長15米、高8米,場面宏大,氣勢震撼,它原在山西洪洞廣勝寺大雄寶殿東側牆上,該寺建於東漢末年,到了1928年已經破爛不堪,僧人沒錢修廟,迫不得已把4幅壁畫以1,600塊銀洋賣給了一位叫華爾納的美國人。後來華爾納將其中一幅《藥師經變圖》賣給一位叫賽克勒的美國牙醫。60年代賽克勒以母親的名義將壁畫捐贈給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當時我很納悶,廣勝寺是怎麼將700多年前繪製的超大壁畫剝下來的呢?看了熱貢壁畫製作,才知道它是可以切割的。《藥師經變圖》被切割成幾百塊運到美國,修復上牆是一個難度很高的技術活,光是修復費就花了上百萬美元。 在熱貢藝術中心,我們遇上唐卡藝術展覽,整個大廳掛滿了數千幅作品,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每個畫師都有自己的價位。但是熱貢畫師的最高榮譽,不是畫作每平方米多少萬元錢,也不是作品被博物館收藏,而是看誰可以被大寺廟的活佛請去畫壁畫,雖然分文未得,卻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熱貢唐卡繪畫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1-3 489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