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83 > 高爾夫原是平民運動

[潮爆中國]第483期 高爾夫原是平民運動

文:李開周    圖:姚梅霞     分享:

簡介:

        

 莊子講過一個故事,說是春秋時代,兩國交戰,雙方勢均力敵,從早殺到晚,所有人都殺紅了眼,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正在此時,一個奇人陡然出現,僅僅用了一招,就讓那些捨生忘死的廝殺漢不由自主地停手罷鬥,轉眼之間,喊殺震天的戰場變成了鴉雀無聲的劇場。
那個奇人用的是甚麼招數呢?其實是一種雜技表演。此人從口袋裡摸出九個圓球,依次拋上高空,再用手輪流去接,隨接隨拋,隨拋隨接,空中始終有球,手中始終有球,你來我往,連綿不斷。這種在今天司空見慣的雜技,春秋時代稱為「弄丸」。丸就是圓球。
或許是奇人將球扔得太高,接球的速度又太快,以至於兩國士兵都被吸引住了,忘掉了廝殺。嘡啷一聲,一名軍士的長刀掉在地上;啪嗒一聲,又一名軍士的硬弩也掉在地上。稀里嘩啦,稀里嘩啦,無數兵器紛紛落地,千萬雙目光都在瞧弄丸表演,大家心中柔和平靜,平安喜樂,一場可能讓兩個侯國同歸於盡的大戰化歸無形。
莊子的故事都有誇張的成分,可是到了元朝,這個故事卻被人當成歷史,很鄭重地記錄在一本書的開頭。那本書專講「捶丸」,叫做
《丸經》。
何謂「捶丸」
所謂捶丸,指的是一種球類運動,該運動興起於宋朝,消亡於明朝。玩這種運動,要用球杖擊打地上擺好的球,使其飛入或者滾入提前挖好的小洞中去,誰在規定時間內讓更多的球入洞,誰就勝出。很明顯,捶丸很像現在的高爾夫。《丸經》專講捶丸,作者肯定是捶丸高手,但卻不瞭解弄丸,誤以為弄丸就是捶丸,進而錯誤地將捶丸的歷史追溯到春秋戰國。其實憑常識就能猜到,莊子故事中那個用弄丸表演換兩國停戰的奇人,肯定沒有機會在戰場上打高爾夫。他剛把球杖拿出來,不等掄出去,也許就被人砍了——人家還以為他的球杖是某種新式武器呢!
現有文獻證明,捶丸源於晚唐五代和北宋前期的步打球,而步打球又是從唐朝的馬球演化而來,所以捶丸的歷史不太可能早於唐朝。在北宋後期,捶丸已經相當普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鄉間少年,都有人愛好捶丸。宋朝最出名的捶丸愛好者應該是宋徽宗,《丸經》說徽宗皇帝「盛以錦囊,擊以彩棒,碾玉綴頂,飾金緣邊」,用絲織的包包裝球,用彩色的球杖擊球,又用玉石和黃金裝飾球杖。
現在高爾夫球都是橡膠做的,外面纏一層膠皮線,表面都不光滑,故意造出很多凹凸。古代沒有橡膠,只能用木球和瓷球,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用於捶丸的球也不光滑,表面也有很多凹凸,尤其是瓷球,上面密密麻麻好多小孔。《丸經》甚至總結出一個規律:「球無眼者不可用。」這說明古人很聰明,已經認識到球面光滑的高爾夫球在空氣中飛過時會遭遇更強的湍流阻力,必須用球體表面的凹痕或小孔分離湍流,減少阻力,讓球飛得更遠。
古代的球杖跟今天也很像,都是直桿下面有彎曲。現在的球杖有長有短,有輕有重,可以讓人自由選擇,古代的球杖也分多種類型。《丸經》將捶丸的球杖分成三大類:攛棒、杓棒、樸棒。攛棒最長,樸棒最短,杓棒底下則有一個像勺子一樣的裝備,可以蹲着將球橫擊出去。

人人皆可玩的平民運動
不過,捶丸的球場遠遠沒有現在的高爾夫球場專業和高檔。現在必須有精心護理的草坪、精心分割的果嶺、精心平整的球道、精心設計的開球枱,維護一座高爾夫球場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財力。而古代中國人似乎沒有這麽講究,隨便找一處空地,隨便挖幾個球洞,就能作為捶丸的球場。
古人對球洞的數量也沒有硬性規定,五個球洞也可以,八個球洞也可以,最多不超過十個球洞。既然球洞的數量不固定,那麽球場的面積肯定也不固定,一百畝空地可以做一個球場,一畝空地也可以做一個球場。甚至給每個球洞劃分的場地都沒有固定面積,「遠無出百步之遙,近必盈丈之外。」(《丸經》卷下《適宜章第二十》)從一百步到一丈都行。宋朝一步是五尺,一尺是三十公分,百步即一百五十公尺。一個球洞的場地可以長達一百多公尺,也可以短到兩三公尺,古人真是靈活得很。
正是因為古人對球場要求如此隨便,所以古代球場也不需要養護費用,只要有一片空地,挖幾個洞,就是一個高爾夫球場。由此可以想見,古人打高爾夫是不需要經濟門檻的,明星可以打球,富商可以打球,市井小販也可以進去揮幾桿。簡言之,在宋朝和元朝,高爾夫決非「貴族運動」,而是真正的平民運動。


李開周
河南開封人,青年學者,專欄作家,著有《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擺一桌絕妙的宋朝茶席》、《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等22部圖書,作品曾輯錄為台灣國文教材。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0-9 48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