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83 > 死有所乎歸 中國喪葬文化大觀

[主題故事]第483期 死有所乎歸 中國喪葬文化大觀

文:余晴峰、龍仁青    圖:余晴峰、張虹等     分享:

簡介:人生大事,莫過於生死。 千百年來,人們因應風俗與氣候之差別, 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喪葬儀式, 這些禮儀承載不同族群對死亡的思考, 然而,出於生物本能對生命結束,以至未知世界的恐懼, 人們對喪葬議題往往避而不談。 今次我們試圖克服禁忌,由香港的殯葬文化說起, 繼而討論藏族、穆斯林、南方少數族裔等 不同群體如何看待死亡, 從而描繪出中國喪葬文化的大觀, 願大家都能在這趟「死亡之旅」中有所得着, 知死而知生。

        

 航拍香港三門仔,山頭盡是原居民的墳墓

 


視死如生的喪儀

所謂「白事」,主要分兩個部分:「喪」是人死後相關的治喪儀式;
「葬」則是如何埋葬屍首,兩者合起來,便是喪葬。
中華民族素來重視身後事,孔子云:「死,葬之以禮。」
他的其中一個後繼者荀子說得更直接:
「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無知也,
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直斥不重視死亡之人為「奸人」。

 

「死,葬之以禮。」———— 孔子

慎終追遠
事實上,早在周代,《三禮》(即《儀禮》、《周禮》和《禮記》)已經為喪禮定下各種細節,而近代不少考古發現,諸如江西新干商代大墓、東周「天子駕六」車馬坑遺址等,皆藏有相當豐厚的陪葬品,可見中國人重視喪葬的傳統由來已久。
當然,歷代經濟的起伏,一定程度影響了這種隆喪厚葬的傳統:普遍而言,風光大葬總是伴隨繁華昌盛出現,故而在漢、唐盛世,分別出現了帝陵建設的兩個高峰;反過來說,身處戰亂時期,人們的溫飽尚且未有着落,喪葬之事亦只能從簡,如三國時代,曹操便說:「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魏武帝本人尚且如此,平民百

......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0-9 483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