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79 > 報恩經變(二)

[敦煌故事]第479期 報恩經變(二)

文:李焯芬    圖:李焯芬     分享:

簡介:李焯芬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敦煌研究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報恩經》的主旨,是講述「孝養」的故事。敦煌莫高窟現存的二十幅報恩經變圖中,以第85窟南壁的經變圖內容最豐富,情節最完整。除了上期介紹的〈序品〉和〈孝養品〉的情節外,對〈惡友品〉也有十分詳盡的描繪。 〈惡友品〉講述古印度有一個小王國,國王有善友和惡友兩個兒子。有一次善友出遊四門,見眾生相殘,勞累辛苦,頓生憐憫之心,於是將國庫的財物施予民眾,但遭到眾大臣的反對,善友遂決定出海尋求「摩尼寶珠」以濟眾生。「摩尼寶珠」是佛教傳說中無論任何索求,皆能如願的
寶物。 第85窟的報恩經變圖中繪了一城池;城內善友身後有一侍從,手中抱着絹物;城外畫的是善友騎在馬上,侍從將絹物分捨給眾百姓(圖1)。經變圖左上角,畫善友出海,岸邊有數人送行;善友先後到達銀山、金山、七寶山,還能看到有人搬運金銀上船。隨行嚮導忽然去世,臨終前告知善友去龍宮索取摩尼寶珠的道路。善友太子踏青、紅蓮花入海赴龍宮。在龍宮內,善友向龍王求取寶珠,取得寶珠的善友與三個龍神共乘彩雲飛空而出。 畫中又繪海岸邊善友與惡友相對而立。惡友得知善友獲得寶珠,心生忌恨,趁善友入睡用毒刺其雙眼,奪珠而去。善友眼瞎痛昏在地。此時恰有牛群路過,牛王眼見群牛將踩身而過時,遂以身伏護,並用舌舐其目,拔出毒刺。復明的善友流落到利師跋國,並與該國公主相識、相愛。畫面上,善友膝前放一古箏正在彈奏,對面的公主正在聆聽箏音入神。兩人身後樹影綽約,飄忽搖曳。一對幸福的戀人正在花前月下,留連忘返(圖2)。這種充滿詩情畫意的場面,恰好與刺目、舐目等血淋淋的畫面緊挨在一起,更襯托出樹下彈箏環境的寧靜與幸福。當利師跋國王得知善友的身分後,立即派官員送善友和公主回國。善友與公主共乘一白象歸國,以德報怨,釋放被國王監禁的弟弟惡友;又沐浴焚香,祈求摩尼寶珠變成衣物財貨施捨予民。畫面中善友雙手合十,端坐城樓,城外立一高柱,柱頂放置摩尼寶珠。寶珠變化為無數衣物綾綢徐徐飄落。眾百姓伸手接物,俯拾珍寶,歡喜雀躍,全畫就在這「一切眾生所須樂具,皆悉充足」之中結束。 上述無論是講報君親恩的〈孝養品〉還是講報眾生恩的〈惡友品〉,從中都能看到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
影子。 敦煌莫高窟第146窟(五代)的南壁,亦繪了《報恩經》的〈序品〉、〈孝養品〉、〈惡友品〉、〈論議品〉和〈親近品〉的情節。〈論議品〉講述仙人收養的鹿女足到之處皆生蓮花,後被波羅奈國王迎娶為夫人,不久懷孕,滿月產下一朵蓮花。國王以為是怪物,故廢其夫人之位。一日,國王與群臣路過蓮花池邊,見池中蓮花發出紅光,派人摘取,於蓮花中得五百兒。國王知是鹿母夫人所生,於是,重立鹿母為夫人。後來五百王子長大成勇士,鄰國皆不敢侵犯,國土安穩。〈親近品〉則講述一金毛獅子深信佛法,誓不害人。一獵人為獲金毛獅皮奉獻國王求封賞,以毒箭射殺獅子。國王得知獵人的劣行後,怒逐獵人,聚香木火化獅身,並建塔供養其舍利。

1.莫高窟第85窟,報恩經變圖中的〈惡友品〉,善友太子騎在馬上,侍從將絹物分捨給眾百姓╱2.善友太子膝上放一古箏正在彈奏,對面的公主正在聆聽箏音入神。兩人身後樹影綽約,飄忽搖曳。一對幸福的戀人正在花前月下,留連忘返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0-5 479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