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77 > 美洲熱帶雨林的林鳥

[生趣在野]第477期 美洲熱帶雨林的林鳥

文: 陳一年    圖:徐雄     分享:

簡介:上期欣賞了中南美洲熱帶雨林奇特可愛的青蛙,這一期,讓我們繼續在熱帶雨林裡漫遊,看看五彩繽紛的森林飛禽。

        

 巨嘴鳥
巨嘴鳥(Ramphastidae)也稱鵎鵼,有6屬41種。主要分佈於南美洲熱帶雨林區,其中以亞馬遜河下游為最多。
巨嘴鳥為中型攀禽,最大體長為50-70厘米;外形有點像大犀鳥。巨大的喙成為巨嘴鳥最鮮明的特徵,像一把彎彎的大刀,長15-25厘米,寬5-9厘米,幾乎佔體長三分一;這個嘴邊緣有鋸齒,嘴上有鮮艷色彩。
鵎鵼是森林鳥類,多在樹幹上鑿洞為巢,成小群活動。其羽毛的顏色豐富多彩,以較多的黑色襯托其他鮮艷的顏色,對比很醒目。巨嘴特別漂亮,上半部黃色,過渡到淡綠色,下半部呈蔚藍色,喙尖點綴着一點殷紅。再配上眼睛四周一圈天藍的羽毛,橙黃色的胸脯,漆黑的大羽毛,組成了一幅多彩而又協調的絕美圖畫。
巨嘴鳥的嘴儘管很大,但其實很輕盈,重量還不足30克。加上嘴骨構造很特別,外面是一層薄殼,中間貫穿着極細纖維,是多孔的海綿狀組織。巨嘴鳥食性很雜,果實、種子、昆蟲、無脊椎動物、蜥蜴、蛇、小鳥都吃。牠們吃東西的技巧非常高超:先用嘴尖把食物啄住,然後仰起脖子將食物向上一拋,瞬即張開大嘴,讓食物準確地落入喉嚨,乾脆利落。


金剛鸚鵡
金剛鸚鵡(Psittacidae)屬於大型攀禽,是種類繁多的鸚鵡中色彩最艷麗、體型最大的品種。牠們的特徵是尾巴很長,有一把鐮刀狀的大喙。
金剛鸚鵡原生地在美洲熱帶森林,特別是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雨林。其中緋紅金剛鸚鵡的分佈範圍最廣。金剛鸚鵡一般重約1.4公斤,體長約1米;壽命達65年,有些可以活到80歲。牠的頭肩部為鮮紅色,背羽的後半部為藍色,兩種顏色結合的部位是黃色。最有趣的是牠那張臉,滿臉條紋,像京劇的花臉。當興奮時可變為紅色,就成了「紅面關公」。
金剛鸚鵡是社會性鳥類,喜歡成對活動,經常聚集成10到30隻的小群,晚上集群睡在樹林中。
金剛鸚鵡也是大力士。在亞馬遜森林中有許多棕樹結着碩大的果實,這些果實的皮極其堅硬,人用錘子也很難輕易砸開,但金剛鸚鵡卻能用啄弄開果皮,吃到裡面的種子。金剛鸚鵡主要以水果、堅果、昆蟲和蝸牛為食,食量很大。牠們食譜包括很多有毒的種類,但卻不會中毒。因為牠們會吃一些含有解毒物質的泥土,所以百毒不侵。
金剛鸚鵡的鳴叫聲並不婉轉動聽,但經人工馴養後,卻能變成口技大師。金剛鸚鵡很聰明,除了能用柔和的聲音模仿人類講話,還能夠學火車聲、小號聲,以及模仿狗叫、鳥鳴等等。金剛鸚鵡還擅長表演,在香港海洋公園,就有精彩的金剛鸚鵡表演節目,在鋼絲上騎單車、翻筋斗、跳舞、打籃球等,令人叫絕。


蜂鳥
蜂鳥科(Trochilidae)是雨燕目之一科,其下物種通稱為蜂鳥,種類有112屬329種。蜂鳥能夠以快速拍打翅膀(每秒70次,取決於鳥的大小)的方式而懸停在空中,也是唯一可以向後飛的鳥,這種本領確是有點像蜜蜂。蜂鳥的飛行技術高超,時速可達90公里,如果是俯衝可以達到100公里。因此被人們稱為「神鳥」、「彗星」、「森林之神」和「花冠」等。
蜂鳥的體型很小,只如大型蜜蜂。其中的吸蜜蜂鳥(Mellisuga helenae)僅重1.8克,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蜂鳥只分佈於美洲,生活範圍卻十分廣闊,從安第斯山脈到亞馬遜熱帶雨林都能見到。蜂鳥的羽毛一般為藍色或綠色,有的雄鳥具有羽冠或修長的尾羽。
蜂鳥的運動量極大,為了供應體力消耗,蜂鳥每天必須採食數百朵甚至上千朵花,吃下自身體積兩倍的食物。因此蜂鳥的代謝率是所有動物最快的,牠們的心率能達到每分鐘100至1,000下。牠們也能在夜裡或食物短缺時進入類似冬眠狀態,稱為「蟄伏」;在「蟄伏」時,心跳和呼吸頻率都會變慢。
蜂鳥採食花蜜為主食,因此成為植物繁殖重要的傳粉者,尤其對於長筒花更加重要。
由於蜂鳥的羽毛十分華麗,在19世紀,歐美婦女常用蜂鳥的羽毛做為帽飾,還有商人收購蜂鳥皮毛,這種交易對於蜂鳥的生存造成很大威脅。在現代,隨着森林被砍伐、開墾,蜂鳥的棲息環境逐漸被破壞,有的蜂鳥已面臨滅絕的危機。

啄木鳥
啄木鳥科(Picidae)是鳥綱鴷形目的一科,約有34屬221種。啄木鳥體長一般為90至560毫米。分佈較廣,除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各洲均可見到。
啄木鳥的頭部較大,頸子長,擁有又長又尖又硬的嘴,是其顯著的標誌。這像鑿子一般的喙,不僅能啄開樹皮,而且能啄進堅硬的木質部。舌頭細長又能伸縮,還佈滿黏液,可以準確無誤地把害蟲鉤出來。
啄木鳥有極高超的捕蟲本領,牠們會巧施「擊鼓驅蟲」的妙計,用嘴在通道處敲擊,發出使害蟲恐懼的擊鼓聲,使害蟲逃出洞口,啄木鳥立刻擒而食之。牠們一般要把整株樹的蟲徹底消滅才轉移到另一棵樹上,遇到蟲害嚴重的樹,就會在這棵樹上連續工作幾天。
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至600次,而且啄木的速度極快,幾乎是兩倍音速,因此頭部不免要承受劇烈的震動,但是牠們卻不會得「腦震盪」。原來啄木鳥的頭部至少有三層防震裝置:頭骨結構疏鬆並充滿空氣,內部還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道空隙,裡面有充盈的液體,這樣的結構起了消震的作用。精妙的防震原理,還啟發了人類對防震頭盔的設計。
啄木鳥啄食各種隱藏在樹幹內的蛀蟲,為保護樹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被譽為「森林衛士」、「樹木醫生」。這樣的益鳥自然受到人們喜愛,唐代詩人朱慶餘有《啄木兒》詩歌詠道:「丁丁向晚急還稀,啄遍庭槐未肯歸。終日與君除蠹害,莫嫌無事不頻飛。」


巨嘴鳥 Nikon D5,鏡頭:70-200mm f2.8;光圈: 200mm f4.5,曝光:1/1600 秒, ISO 3600

金剛鸚鵡 Nikon D5,鏡頭:70-200mm f2.8;光圈:200mm f5.6,曝光:1/160秒,ISO 100

蜂鳥 Nikon D850,鏡頭:70-200mm f2.8;光圈:200mm f 11,曝光:1/200 秒,ISO 400 (加閃光燈)

南美栗啄木鳥 Nikon D850,鏡頭:600mm f4;光圈:600mm f4,曝光:1/400 秒,ISO 1400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20-3 47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