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74 > 塱原濕地稻花香

[人生風景]第474期 塱原濕地稻花香

文:陳一年    圖:陳一年     分享:

簡介:

        

 11月入秋了,收到村姑傳來的消息:塱原的稻田秋熟,開鐮收割啦!我正好想逃避城裡的紛亂,於是趕到塱原,去沾一點豐收的喜氣。 今年,由7月的早稻收割,到8月的晚稻插秧,直至現在的秋收,我都沒有錯過機會,得以領略塱原濕地復種水稻的連串農忙故事。 一家大小來割禾 驅車到新界北區,沿雙魚河邊的小道進入河上鄉。穿過果園,步入塱原,一大片完整的天然平原鋪展在眼前。 只見一塊塊農田交錯相連,多數是水耕農田,菜地中有大面積的通菜或西洋菜,而平地聳起的一堵堵「高牆」,就是甘蔗田。 今天的主角,是在綠色田園包圍中的水稻田。片片稻田已經金黃一片,稻香飄逸,禾花雀也從遠方飛來開盛餐大會,在沉甸甸的禾穗間穿插啄食,鳴聲清脆入耳。 這些稻田是由一家推動復耕水稻的「禾‧花‧雀‧塱原生態農社」經營,顧名思義,含有種水稻、維護生境、保育瀕危禾花雀的意義。農夫們根據傳統水稻的耕種方法,每年生產兩造稻米,頭造在4–7月、尾造在8–11月。 在蔗林旁邊,最大的一塊稻田裡,農夫、村姑正帶領着一群「志願農民」在
收割。 「志願農民」是市區來的市民。每到插秧、收割的農忙時節,農莊人手不足以應付繁忙的工作,就會在網絡上招募義工來支援。義工有環保團體的會員,有一家大小的志願者,由爸爸媽媽帶着小孩上陣。 操持帶齒的鐮刀割禾,是要有點技術的。鐮刀很鋒利,如果使用方法不當,一不小心就可能割傷手,當然是不能讓小孩子碰的。於是「小農民」主要充當運輸員,站在傳遞禾把的隊伍中,眾人協作將一束束割下的禾傳送到脫粒機,由專人操作打禾、風穀。堆積如山的禾桿草,又由孩子們運到指示地點堆放。他們難得離開都市來到大自然中,接觸到鄉野田園,還參與了農民的工作,都那麼新奇有趣,比在家裡打遊戲機好玩。在休息的時候,我們暱稱為「村姑」的一位朋友,拿出一本書,讓孩子們瞭解田園生態知識。 「志願農民」雖然是義工,但並不是白幹的,可以按收成比例分得一些新收穫的「塱原絲苗」,小孩也喜得人生第一次「出糧」。 塱原之名 塱原濕地是香港現存最大片、最完整的淡水濕地,面積大約50公頃。難得的是,這裡仍然維持濕耕水田種植。 這片濕地,由400多塊農地連接組成,包括了西洋菜田、通菜田、沼澤、蓮池、補償濕地、水螆田、魚塘……以及農田間的水溝等濕地,而當中間雜了旱田、荒田等非濕地生境。 塱原最初的開發者是新界五大氏族中的侯族,他們的先祖早在明朝就遷到新界北部的雙魚河和石上河之間,被塱原平原的肥沃土地所吸引,於是定居下來,開闢新的家園,建立河上鄉。顧名思義,河上鄉的名字與居於河上有關。 而塱原的名字來歷呢?原來,塱原原稱「大碑」,直到現代,才被稱為
塱原。 話說這地方各式各樣的淡水濕地生境,吸引大量的親水鳥類。根據計錄,塱原錄得234種品種,例如彩鷸、紫背葦鳽、紅隼、斑鶇和小蝗鶯等,相當於香港已知鳥類品種數目的一半。因而塱原成為愛鳥人士的觀鳥
天堂。 有些外籍人士也來塱原觀鳥,看起來這地方是一片長長的村野田園,於是稱作「Long Valley」(長長的谷地)。1999年,九廣東鐵原本計劃以高架天橋方式在塱原濕地興建落馬洲支線,需要繪製圖紙上命名,於是根據「Long Valley」譯作「塱原」。 命運莫測的濕地生境 孕育着香港一半鳥種的塱原,曾經遇到新建鐵路穿越的危機。幸好塱原有其獨特及重要的自然生態價值,當時環保署多番拒絕九鐵在塱原興建軌道穿越濕地的計劃,迫使九鐵改變路線,由地下道通過,才保留了這個香港重要的生態熱點。 因土地肥沃及水源充足,昔日塱原農民主要種植稻米,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改種蔬菜。近些年來,在「可持續發展基金」和「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下,環保組織長春社推行「塱原可持續發展計劃」,成立「禾‧花‧雀‧塱原生態農社」,與塱原農夫合作管理水田。他們的心願是把生態、農夫和城市連接起來,並將發展成為生態旅遊熱點。該社還邀請在都市生活的市民加入成為會員,直接參與插秧、施肥、收成、曬穀、碾米等不同的農務工作,讓都市人親身感受田園生氣,把生活與久違了的土地和大自然重新連繫起來。 然而,新界地區急速城市化,這片由水耕農田及季節性荒廢農田所形成的濕地生境,又再次面臨可能消失的命運,至少濕地面貌將要大為
縮減。 春姑惋惜地對我說:政府為解決市民居住問題,會徵收部分土地,這塊稻田是最後一次收割了。

1.稻熟時節,農夫指導「志願農民」們收割稻米╱2.「村姑」向城裡來的「小農民」傳授農業知識

禾花雀 禾花雀,正名黄胸鵐,是一種與稻田相連的珍貴雀鳥。由於過去被人過度捕捉成為桌上名饌,以及棲息的農耕地減少,其數量急劇減少。黄胸鵐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2017年將禾花雀列為「極度瀕危」級別!由於稻米是牠們的主要食物,所以保育稻田也有助保育這種瀕危雀鳥。 禾花雀以稻穀為主食,「禾‧花‧雀‧塱原生態農社」正透過復耕稻田,為極度瀕危的禾花雀在遷徙過程中提供補給。 這裡還有別處較少見的雀鳥,例如黑翅長腳鷸、普通燕、金斑、斑鶇、藍喉歌鴝、八聲杜鵑等等。根據香港觀鳥會記錄,更曾出現烏鵰、白肩鵰、硫黃、遠東葦鶯、禿鷲、半蹼鷸、黃胸等國際瀕危鳥種。

交通 上水港鐵站旁乘小巴50A,於燕崗村前天橋下車,前往燕崗籃球場,入村後直走,到第一個轉左分叉位向左轉便到達。步行約10分鐘。 也可在上水火車站,乘往河上鄉的51K綠色小巴,途經燕崗村時下車;或在河上鄉總站下車,車程就只需十多分鐘。巴士則有76K,遊客可以在彩園村站上車,然後在金錢站下車,步過馬路,在橋底入燕崗村即可。

綽號「一哥」;資深傳媒人、攝影家、畫家和旅遊作家。現任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副總編輯;並擔任香港電台文化旅遊節目嘉賓主持。著作有《百年辛亥名城之旅》、《一哥攝影講堂》、《一哥行攝天下》等。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12 474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