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74 > 鏡像澳門

[圖片故事]第474期 鏡像澳門

文:張展      圖:陳顯耀     分享:

簡介:世人印象中的澳門往往五光十色、紙醉金迷,而攝影師陳顯耀的作品巨細無遺地記錄了當地人文特色與生活點滴,為我們呈現了澳門質樸、本真的一面。 對行色匆匆的遊客來說,支撐着博彩業的高廈廣宇就是澳門的全部。但對於澳門人而言,這只是一件色彩不真實的螢光外衣,並不屬於自己的生活。即使是身在其中謀生,也不嚮往那裡的光怪陸離,亦絕少向人透露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在他們看來,生活的真實是那一面「鏡像」。 相比於那些迴轉交疊的行車線和聳立的建築群,老街區在旁人眼裡就如陋巷,在「簞食瓢飲,人不堪其憂」中不改其樂,這就是身處「鏡像」的澳門人恪守的傳統美德,自得其樂,直面人生的淡泊,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幾千年來儒家宣傳的世風至今還能在「鏡像」裡留存,彰顯着澳門質樸的可親、可愛、可敬。對於一座有着400多年歷史的城市來說,那些隱匿在喧囂外衣下的阡街陌巷;那些里巷居民初一、十五的虔誠祭拜;那些屋簷下沒有霓虹,卻在漫長歷史塵煙中靜靜佇立至今的老店;那些小巷深處的咖啡奶茶、牛腩牛雜的飄香;那些晨早圍坐在街邊布篷下折疊桌櫈的街坊茶客,或許才是讓我們讀懂這個城市的辭典。

        

 古董店櫥窗裡的清代達官貴人家族畫像,映襯着今天已成旅遊地標的大三巴,彷彿將時空從當下往後推移,引領我們追溯澳門人文歷史的華洋交織之源 街頭:澳門的老街區,總有一種與歷史貼近的感覺,人與事,隨手捻來。信步閒遊在澳門舊城區的街巷,無論是大小店舖還是臨街小攤,都會散發出一種熟悉的生活氣味。也許,街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通往景點或上班、回家的路,但每當熙攘在尋常角落的時候,你就會與濃濃的生活本真不期而遇,撞個滿懷。

1. 博彩業猶如一台龐大的機器,在自身高速運轉的同時,也帶動了眾多行業的興旺,北京街密集的招牌令人眼花繚亂,都在叫你趕快入內消費。 2. 巷子深,靠的是經營,堂食外賣,都是招徠。 3. “Kaboom!”源於西方街頭文化的塗鴉「槍聲」劃破了傳統的寧靜,越過各種人為的文化邊界在城市蔓延,悄悄地出現在灰沉沉的中式牆壁。 老店:澳門的舊街深巷裡至今還隱藏着不少傳統行業,這些老行業通常又以店舖為依存。昔日曾經繁盛一時的商號,其經營模式、店舖裝潢陳設,似乎幾十年不變。隨着時代變遷,原先的夥計大都已經離去,留守在日漸式微的行當和店舖裡的,是一生從事這個行業的店東。這些老店和逐漸消失的傳統行業,守望在老街上,讓我們真切地觸摸到昔日商賈匯聚、客似雲來的繁華。


1. 荏苒轉瞬的時光可以令往事消逝,也可以令歷史留下清晰的定格。典當行是博彩業的寄生物,其在澳門的數目之多,恐怕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能夠企及。位於新馬路的老字號德成按,現已改為典當業展示館。 2. 被時尚大潮衝擊到邊緣地帶的傳統行業,未來的經營之路在何方?大聲公涼茶舖,經營逾80年,2007年曾入選澳門特色光榮榜。 3. 恒安文玩,清末開張的百年老店,現已結業。店主葉明,1926年出生,從業70多年。 4. 最香餅家,老闆娘李太展示自家出產的「最香杏仁餅」。


鄰里:澳門人恪守傳統美德,寬容大度、誠實勤勞,過着簡樸清淨的生活,因此,在澳門你看不到人心不古的現代都市病。走在大街小巷,時常能被澳門人的淳樸親和所感動,不難感受到這座城市濃厚的人情味,悟出她的人文真意。


1. 黑沙環新美安大廈是富有市井氣息的唐樓,有着親近的鄰里關係,每一扇窗戶傳出的是不同的鄉音,每一道門後是不同的風俗。 2. 龍華茶樓被多位香港導演選作外景場地,就一直保持上世紀50、60年代的風格。電影觀眾只知道這裡經常上演警匪黑幫的打鬥場面,但鬥鳥這一幕,恐怕是只有澳門街坊鄰里才知道的年代「騷」。 3. 難得的一片綠地上,幾位老友記打槌球作為娛樂消遣。


陳顯耀 生於廣東中山,現定居澳門。1996年起從事攝影創作,現為澳門影像館館長及自由攝影撰稿人,主要以澳門人文風情及城市風光為拍攝題材。作品被澳門藝術博物館及澳門檔案館收藏。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12 474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