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72 > 土筍凍

[食遊記]第472期 土筍凍

文:卓成曦    圖:卓成曦     分享:

簡介:到過福建閩南廈漳泉地區的人基本都聽說過「土筍凍」的大名。為何?因為它是道非常誘人的美食,還因為它是道看着有點噁心、甚至有點嚇人的美食,第一次嘗試品嚐它的人,確實是需要一點勇氣的。

        

 我第一次品嚐土筍凍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廈門訪友旅遊,朋友請我到一家廈門的老字號餐館品嚐地道閩南風味美食。落席後,友人面帶着神秘的笑容和我說:「今晚請你嚐一下閩南特色美食土筍凍。」我問他是甚麼,他說是海裡的一種蟲子做成的。不一會兒就上菜了,只見一個白瓷盤中裝着一塊塊圓形半透明的凍,裡面是一條條黑灰色條狀、像是蚯蚓的軟體蟲子,大概筷子般粗細,看着有點人,這就是土筍凍呀?朋友先夾起一塊蘸點醬吃了,然後笑眯眯地略帶戲謔的眼神看着我說:「敢不敢吃?」有啥不敢的,我夾起一塊放入旁邊的蒜醬中蘸一下,再抹上點辣椒醬放入嘴中慢慢咀嚼,竟是冰涼的,一股非常濃郁的海鮮味充滿整個口腔,有點鹹腥味,卻異常鮮美。外面的凍類似肉凍、皮凍的口感,味道卻更鮮,嚼到裡面的土筍,有些爽脆,像嚼一塊深海魚的魚皮,卻比魚皮更有韌性,口腔中頓時被那海邊特有的鮮味包裹起來,愈嚼愈停不下嘴了。配了一口放在邊上的酸白蘿蔔絲,我不禁又夾了一塊放入口中,想要繼續嘗試一下那種特別的鹹鮮味,朋友在一旁說,土筍凍比較寒涼,現在是空腹可不能多吃,可在吃些其他菜餚後再繼續吃,我方始作罷。
這土筍原是野生於沿海地區江河入海處(鹹淡水交匯處)的灘塗上,學名是「可口革囊星蟲」(味道倒是確實可口),平時都稱呼牠為星蟲,第一個把牠稱作「土筍」的人真是富有想像力的人才。牠身長二、三寸,其外形粗陋,顏色黑褐,粗者如食指,細者似稻莖,約有拇指長短,還拖着一條長有一、二寸,細如火柴梗、伸縮自如的「尾巴」。很多人以為土筍凍是沙蟲製作的,其實沙蟲是另一種生物(沙蟲的學名是方格星蟲),經常有人弄混了。
明朝屠本峻的《閩中海錯疏》中素描:「其形如筍而小,生江中,形醜味甘。一名土筍」,這應該是目前發現最早述及「土筍」的記錄。清代周亮工所著《閩小記》中描述更具體:「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於海濱,形類蚯蚓,終不識作何狀。後閱《寧波志》,沙噀,塊然一物如牛馬腸臟,頭長可五六寸許,胖軟如水蟲無首無目,無皮骨,但能蠕動,觸之則縮,小如桃栗,徐複臃腫,其涎腥,雜五辣煮之,脆美為上味,乃知餘所食者即沙噀也,閩人誤呼為筍雲,予姻有肥而無骨者,子以沙噀呼之,眾初不解,後視此咸為匿笑,沙噀性大寒,多食能令人暴下,謝在杭作泥筍,樂清人呼為沙蒜。」此時「土筍凍」一詞已然出現了。
傳說中的土筍凍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發明的,但僅僅只是傳說而已,廣大海邊勞作的大眾可能更應該是它的原創者。做土筍凍其實也蠻簡單,土筍從泥裡挖出後,先泡在清水中養一天,讓牠吐出肚裡的泥沙,再把牠們平鋪在木板上碾壓破肚,洗去肚裡殘餘的泥漿雜質,然後放入水鍋中猛火煮沸兩三分鐘即成。因為牠像豬皮一樣具有極高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好後裝進小碗中,待其自然冷卻後,就凝成一碗土筍凍了。
在福建許多沿海地區都產土筍凍,不僅在閩南,寧德地區的福安、霞浦也有不少做土筍凍的商家,我嚐過最好的土筍是在晉江安海鎮,安海的五里橋中亭港盛產最為壯碩肥大的土筍,而煮土筍用的水是安海鎮西安村甘冽的古井水,造就了它與眾不同的特殊品質,土筍更大、口感更爽脆,味道也更鮮甜。

1.土筍凍╱2.沙蟲經常被誤認為是做土筍凍的原料╱3.長相醜陋的土筍


美食家、飲食專欄作家、紅酒投資人及藝術策展人。精通美食及紅酒文化,食跡遍佈世界各地,時常為了一杯美酒或一份美食而策劃一次旅行。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10 47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