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72 > 攝影發明180年

[一哥攝影講堂]第472期 攝影發明180年

文:陳一年    圖:     分享:

簡介:攝影術的發明,是人類科技史和文化藝術史上的驚天大事。 1839年8月19日,法國人達蓋爾(Mande Daguerre,1787-1851)以一幅金屬版的影像作品《巴黎寺院街》,向世界公佈了銀版攝影術的發明。 從此,8月19日被視為「世界攝影日」。今年這一天,正值世界攝影180年。

        

 《巴黎寺院街》達蓋爾 攝於1839年
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幅銀版風景照片。當時的感光劑速度極慢,在陽光下曝光4-5分鐘,熙來攘往的大街上只有兩個靜止的人被拍攝下來。

 

攝影術發明風靡世界

學者赫爾穆特‧格恩斯海姆在他的著作《攝影史》說:「也許沒有其他的發明能比得上銀版照相法那樣,使普羅大眾都為之入迷,並在瞬間就風靡全球。」
攝影術的出世走過漫長的路,人類很早就發現了光學成影的現象。
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中國。2,300多年前,中國思想家、博學家墨子(約公元前468-前376年)以「景到,在午有端」記述了小孔成像的現象,即「通過一個小孔把外面的景像投射入暗室裡,其影是倒轉的」。差不多同時期,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也觀察到小孔產生的影像。
15世紀的意大利畫家、博學家達‧文西(1452-1519年)曾在他的筆記簿上記述這個原理。那時候,真正應用小孔成像原理的是畫家。有人用一塊光學透鏡使暗箱的影像更為清晰準確,這一改進使許多畫家得益,能利用投影掌握景物的透視效果和物件的比例,這樣就比目視景物進行寫生更為精確了。可是,雖然經過多番嘗試,人們仍然未能把影像長久地保存下來。這個問題一直延續至19世紀。
到了19世紀初,不少西洋畫家利用小孔,把外面的風景投射到畫紙和畫布上,描繪下來作為畫稿。法國的舞台佈景設計師達蓋爾正是這樣的畫家之一。
除了利用投影以外,有少數勇於探索的人,一直研究着如何能把這種影像保存下來。達蓋爾成為最早成功的人之一,但有人比他更早。
1826年,法國人尼普斯(J.N Niepce,1765-1833年)首先做到了。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他用裝有凸凹鏡片的暗箱把自己窗外的景色拍攝在一塊塗了白色瀝青的錫版上,然後把錫版浸入薰衣草汁裡。奇蹟發生了:草汁把缺少曝光的部分瀝青溶解,露出了錫版的灰黑色;曝過充足的瀝青浸了薰衣草液則硬化了,不被溶解,保留了瀝青的白色;於是,錫版上真實地呈現了窗外的景像。這是人類第一次以攝影手段把自然真像固定下來。但是,其影像很粗糙。因為尼普斯不願公開這種方法的細節,所以尼普斯攝影術的發明被束之高閣,直到125年之後他的作品和論文才被發現。
不過,爭奪攝影之父名銜的不單是尼普斯、達蓋爾和塔爾博特。當達蓋爾在1839年公佈他發明攝影術之後,由北半球的挪威到南半球的巴西,最少有24個人聲稱自己是攝影術的發
明者。
英國物理學家塔爾博特認為自己才是攝影術的發明者。在達蓋爾的宣佈之前,塔爾博特已懂得怎樣把影像保存下來。他用一張鍍上氯化銀的紙放在暗箱內,曝光後,再把這張紙上蠟,得出一個負像的透明片(底片),然後再將這透明片蓋在另一張鍍上氯化銀的紙之上,放在陽光下曝光,從而得出一張正像照片。


《窗外的景色》尼普斯 攝於1826年
尼普斯是第一個把自然景色拍攝下來的人,但是影像非常粗糙。他用了8小時曝光,所以在照片上可以看到左右兩面牆都受到陽光照射。由於他不願公開技術細節,所以他的發明在當時未被確認。


攝影科技的躍進

塔爾博特的照相法影像粗糙,很難跟達蓋爾照相法的清晰細緻影像質素相比,不過,卻有發展潛力。關鍵在於底片能複製出多幅照片,而紙製的照片也比達蓋爾的銀版照片便宜得多。後來攝影就以塔爾博特照相法為基礎,發展出使用軟片來拍照的方法,而達蓋爾的銀版照相法雖然起初大受歡迎,卻逃不了被淘汰的結局。
早期攝影術有許多不便:第一,曝光時間很長,例如拍攝人像要用夾子將人頭固定來曝光;第二,照片是直接得到正像的不透明金屬版,只此一幅,不可作為底版來複印相片;第三,設備龐大,感光版又不可預製,所以外景攝影者往往要乘特製的暗室馬車出行,即時塗製感光版才能進行拍攝,又要馬上顯影定影,可謂「即影
即有」。
經過了幾十年的不斷發明和改進,攝影術跨過了一級級台階:感光速度由小時到分到秒的躍進;改用透明負像配方的玻璃版,得以複印相片;用蠟紙底片代替脆弱而沉重的玻璃版,大大方便了移動和保存;膠片的發明改善了紙底片的紋理粗糙、影像不清;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卷狀明膠菲林的發明更使攝影機大變身,向輕便易用發展,使攝影術成為人人能使用的技藝。
攝影本來讓許多人都望而卻步,到了1888年,美國的伊士曼發明了柯達照相機——卷裝軟片的盒式照相機,給公司取名柯達,寓意是:「你只需柯達一聲按掣拍攝,其餘的工作交給我們完成」。顧客將照相機連軟片交柯達公司沖洗,而照相機則會被裝上新的軟片,最後連同沖洗出來的照片一併交回客人。方便易用,於是,攝影很快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玩意。
隨着數碼照相機的出現,攝影又以空前的速度普及,成為最廣泛運用的藝術形式。今天的數碼照相機,一張小小的記憶卡就能記錄數百幅照片了。高素質的照片甚至用手提電話就能輕易地拍攝出來。攝影術經過了漫長的道路,已經走到「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


《原子的達利》菲利普.哈斯曼 攝於1948年
攝影家哈斯曼為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拍攝了這幅超現實主義的攝影傑作。拍攝花了6小時,用了5個助手:一人執椅,一人潑水,三人把貓拋上空中。共拍了28張底片。在Photoshop問世之前42年,做出這般奇異的效果實在匪夷所思!

1870年濕版火棉膠技術時代的外拍攝影設備,包括攝影器械、即時製造底片和沖洗的帳篷暗室,以及各種化學藥品。重量大約50多公斤。


藝術潮流浪接浪

攝影術的發明,改變了人們觀察和表現客觀世界的方法,特別是引起了視覺藝術的徹底
革命。
19世紀,西洋畫的寫真能力發展到了頂峰。攝影術有如大爆炸,震撼了畫壇,畫家們驚覺自己畢生追求的真確描繪,竟然不如攝影照片來得直接真確。於是,一些畫家改弦易轍當了攝影師;一些畫家則掙脫客觀寫真的束縛,趨向抽象化,追求形式美,走進表現自我感受的天地。從19世紀中期開始,各種藝術流派風起雲湧,寫實主義、印象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抽象派、立體派……匯成了現代藝術的
洪流。
攝影一方面影響了視覺藝術的潮流,一方面又被繪畫藝術影響,一百多年中不斷演變。起初,攝影被作為繪畫的一種方式,用來模仿繪畫或追求畫意的效果。有一派攝影家面對攝影不能獨立的尷尬地位,舉起了自然主義的旗幟,提出攝影不是繪畫,主張拍攝客觀自然的美。一些攝影家更強調攝影的本質和特長是紀實,形成了縱貫百多年攝影史的寫實主義主流。
繪畫的各種流派,在攝影潮流中也相應出現。到了當代,以表現主觀意念為主的觀念攝影頗為時興。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數碼科技橫行天下,使攝影變得神通廣大,只要你想得出的,數碼都能為你構成,超現實的攝影已經奇幻無邊。
到近幾年,攝影世界又「殺出個程咬金」──無人機航拍突然風行,以前所未見的嶄新角度和廣闊視野「引人入勝」。
時代的變遷,必然使傳統藝術逐漸式微,傳統攝影、特別是黑白攝影成了「另類」攝影。但是,數碼泛濫、色彩橫流又使一些人產生回歸傳統的願望,黑白攝影的韻味再度引人重視,傳統攝影的可信性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再被肯定。
可欣慰的是,愈來愈多連菲林都沒有摸過的年輕人,開始產生對攝影尋根問祖的興趣,甚至嘗試用傳統方法進行創作。相信未來,傳統攝影和數碼攝影仍然會各展所長!


《彌留之際》魯賓遜 攝於1858年
這是畫意派攝影的代表作。魯賓遜先畫草圖,分別拍攝人物、道具,然後把製作的相片根據草圖拼貼成一個畫面,再翻拍成底版而成。這樣的創作,是當成繪畫來完成的。

《北京人看西洋鏡》約翰.湯臣 攝於1871年
蘇格蘭人約翰.湯臣是第一個系統地拍攝中國社會的攝影家,他在19世紀60年代到中國,用5年時間,拍攝了極豐富的影像,並通過深入採訪寫下詳盡的文字。他被譽為紀實攝影家的典範。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10 472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