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8 > 古人旅遊要帶銀子嗎?

[任我行]第468期 古人旅遊要帶銀子嗎?

文:李開周    圖:     分享:

簡介:冬去春來,春暖花開,我帶家人去鄉間踏青,十歲的兒子背了一首宋朝詩人范成大的作品。「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類似的田園詩,范成大寫過很多首。他有一個「四時田園雜興」系列,包括60首詩,分別描寫初春、暮春、盛夏、金秋、寒冬等不同時令的田園生活,這使他獲得了「田園詩人」這個美好的稱號。

        

 其實范成大不僅僅是田園詩人那麼簡單,他出身名門,父親與岳飛同朝為官,母親是北宋書法家蔡襄的孫女、北宋名相文彥博的外孫女,同時也是北宋末年大奸臣蔡京的堂妹。他生在北宋,活在南宋,29歲中進士,42歲當知府,45歲作為欽差大臣出使金國,50歲掌管四川軍政大權,成為陸游的上司。到晚年,他被皇帝提拔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我手頭有一本《攬轡錄》,是范成大45歲那年出使金國的行程日記,信息量巨大,適合反覆誦讀。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六月,范成大從當時的南宋首都浙江杭州出發,渡過長江和淮河,進入金國境內。那時候,整個中原全被金國佔領,早先的北宋首都河南開封成了金國的「南京」。范成大在「南京」稍作休息,抽空遊覽,他見到了「頹垣荒草」的御花園,見到了「傾簷缺吻」的相國寺,見到了「非復舊觀」的北宋皇宮。
范成大寫道,金國人在破敗不堪的皇宮南門外建造了一個散發着銅臭氣味的「交鈔所」,也就是印刷紙幣的造幣廠。范成大還寫道,金國人正在實施一種「南北分治」的貨幣政策:黃河以北流通銅錢,黃河以南只許使用紙幣。黃河以南的金國老百姓如果藏有銅錢,必須到官府換成紙幣,每七百文銅錢可以兌換一千文的紙幣,但要額外繳納十五文銅錢的造幣費。換句話說,老百姓需要拿出七百一十五文銅錢去兌換面值一貫的鈔票,而金國官方一文錢都不用花,連印刷鈔票的成本都讓老百姓承擔了。然後老百姓買賣東西,只准用鈔票,不准用銅錢,倘若使用銅錢,或者僞造鈔票,一經告發,會被砍掉腦袋。
鈔票是錢,銅錢也是錢,金國幹嘛不讓黃河以南的老百姓用銅錢呢?因為鑄造銅錢的成本很高,印刷鈔票的成本很低。並且金國缺銅,更缺乏鑄造銅錢的技術,金國人想從經濟更發達的南宋購買絲綢、茶葉、瓷器和香料,必須使用銅錢,甚至還要使用宋朝的銅錢。所以對金國官府而言,強行用鈔票換到老百姓手中的銅錢,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根據范成大的記載,我們可以窺見古人旅行的一個細節——他們出門不一定要帶銀子,也不一定要帶銅錢,有時候攜帶的可能是鈔票,並且只可以是鈔票。
中國很大,古代很長,在3,000年左右的古代中國歷史長河中,各種貨幣載沉載浮,分別流通於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域。當年孔子和孟子周遊列國,攜帶的主要貨幣是金餅。漢朝司馬相如年輕時浪蕩江湖,攜帶的主要貨幣是銅錢。唐朝李白壯遊天下,杜牧尋花問柳,前者「千金散盡還復來」,後者「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所謂的「千金」和「萬貫」,其實也是銅錢。到了宋朝,蘇東坡父子在四川老家主要使用鐵錢,出了四川就必須用銅錢;而南宋大將岳飛行軍打仗,主要用一種名叫「會子」的鈔票犒勞部下和購買糧餉。元朝中葉和明朝初年,遠行的商旅必須攜帶一疊一疊的「中統鈔」和「大明寶鈔」,它們分別是元朝政府和明朝政府發行的鈔票,半尺來寬,一尺來長,尺寸很大,面額也很大,只是購買力很小,卻不得不使用;從明朝中葉起,無限度的通貨膨脹讓大明寶鈔變成廢紙,官府允許民間使用銅錢,給官員和工匠發薪水,則一半用銅錢,一半用鈔票;進入明朝中後期,歐洲人發現了美洲以及當地的銀礦,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將墨西哥的白銀運到東方,大肆購買東南亞的香料和中國的瓷器,甚至用白銀來兌換中國的黃金,短短幾十年間,東方黃金暴漲而白銀暴跌,中國變成全世界的大銀窖,從貧銀國變成了富銀國,白銀也成了中國人的日常貨幣,大額交易用白銀,小額交易用銅錢,從此成為明清兩朝的通例。
也就是說,古人旅行未必總是攜帶銀子,用銀子買東西是最近幾百年才冒出來的時尚。

1.明朝前期的鈔票印版╱2.明朝後期的銀錠╱3.元代中統鈔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6 468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