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8 > 淨土經變(二): 阿彌陀經

[敦煌故事]第468期 淨土經變(二): 阿彌陀經

文:李焯芬    圖:李焯芬     分享:

簡介:李焯芬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大學前副校長;敦煌研究院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阿彌陀經》為《淨土三經》之一。經文的內容分兩個主要部分:
首先,經文詳細地介紹了西方極樂世界、依報世界和正報世界的種種殊勝,讓眾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淨土法門。經文說: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經過十萬億諸佛國土,那裡有一個世界,叫做極樂。在那個世界裡面,有佛名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普度眾生。在這個極樂世界裡,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四色蓮花、七寶樓閣。黃金為地都是七寶所成。風吹羅網,常作天樂;眾鳥齊鳴,皆演法音。眾生聞是音,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經文又說:微風吹動,行樹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能照十方國土。佛的壽命是無量無邊。佛的國土和菩薩、羅漢也是無量無邊。經中還說:十方世界念佛眾生,一旦生到那裡,個個都得三種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此外,經文勸導眾生發願,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裡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研討佛法。經文又說:以微少善根、微少福德因緣,不能得生彼國。信眾既然聽到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要念念相續、執持名號,七天、兩天、一天、乃至一念,要淨念相繼。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到臨命終時,即能得到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及許多聖眾前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敦煌壁畫中,以淨土三經為內容的壁畫不少。較有代表性的阿彌陀說法圖可見諸建於初唐的莫高窟第57窟北壁(圖1),第322窟北壁(圖2)以及第202窟東壁門北上側。
第57窟北壁正中的阿彌陀說法圖,用約三分之一的篇幅畫水池。七寶水池中碧波蕩漾,蓮花盛開。中央阿彌陀佛安詳結跏趺坐。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侍立兩旁,兩側上方飛天飛翔,天空中各種鮮花飄灑如雨,予人以西方極樂世界之聯想。
第322窟北壁的阿彌陀佛說法圖中,阿彌陀佛亦是結跏趺坐,下有七寶水池。兩旁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侍立。上部有持節飛天,還有不鼓自鳴的天樂。圖中右側菩薩頭戴寶冠,目光下視,身體微微呈S形彎曲,一手上舉,一手自然下垂,輕扶飄帶,顯得慈祥而華貴;左側的菩薩同樣衣飾華麗,身形修長,面佛而立,兩手輕扶飄帶,神態矜持。纖長的手指、幽雅的動作體現出女性之美,在七寶池中的供養菩薩,有的胡跪在蓮花上,雙手捧蓮,作供養狀;有的斜靠在蓮花上,低頭彷彿在觀魚,神態閒適;有的盤腿而坐,從容地聽佛說法。在這幅圖中還繪製了化生童子活潑可愛的形象。經中所說,生於西方淨土世界的人,「皆於七寶水池中化生,便自然長大,亦無乳養之者,皆食自然飲食」。圖中透過花瓣可以看到化生童子盤腿坐在蓮花中,周圍碧綠的水池中還繪了游來游去的鴨子,富有情趣。圖中兩側各有三身持節飛天乘雲而下。天空中還有不鼓自鳴的箏、箜篌等天樂飛舞,反映了經文所描述的「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的祥和
景象。


1.莫高窟第57窟北壁正中的阿彌陀說法圖,約佔畫面三分之一的七寶水池中碧波蕩漾,蓮花盛開。中央阿彌陀佛安詳結跏趺坐。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侍立兩旁。兩側上方飛天飛翔,天空中各種鮮花飄灑如雨,予人以西方極樂世界之聯想╱2.莫高窟第322窟北壁的阿彌陀佛說法圖中,阿彌陀佛亦是結跏趺坐,下有七寶水池。兩旁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侍立,上部有持節飛天和不鼓自鳴的天樂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6 468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