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7 > 南國牡丹廣東漢劇

[文化廊]第467期 南國牡丹廣東漢劇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相信你一定知道「粵劇」,可曾聽過「廣東漢劇」? 廣東漢劇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在乾隆年間,由湖北漢劇演變而成的漢劇活躍在潮汕一帶,後又在梅州一帶盛行,通過與客家民間音樂結合,形成特有的藝術風格,漸漸與湖北漢劇有頗大的差異,因此被定名為「廣東漢劇」。

        

 外來種子盛放梅州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是廣東客家戲曲,表演與京劇相似,武功屬南派,臉譜百餘種,以黑、紅、白、青四色為主,黑色象徵剛勇,紅色象徵忠賢,白色和青色象徵陰險、奸詐。角色分老生、小生、老旦、花旦、紅淨、烏淨、醜腳七大行。樂器有頭弦、月琴、三弦、琵琶、二胡、笛子、嗩吶等。
作為外來劇種,廣東漢劇在廣東這片土地上以其獨特的姿態綻放,並與粵劇和潮劇同列為為廣東三大劇種,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南國牡丹」。目前廣東漢劇主要分佈在粵東北區域,經過了200多年的融合,廣東漢劇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廣東地區獨特的文化特色,早已與廣東本地民間藝術密不可分。


功架十足的漢劇團
週末傍晚,梅州那些老戲迷們早早地吃了晚飯,走過梅江上的人行浮橋,來到東岸的亮勝客家藝術中心,觀賞晚上的廣東漢劇演出。
戲還沒開演,演員早已在後台化好了妝。因為演的是折子戲,戲很短,卻都是戲中的精華。嵇兵,廣東漢劇傳承研究院培訓部主任,國家二級演員,花旦名角,師從湖北漢劇表演藝術家程彩萍。她是梅州廣東漢劇團的頭牌花旦,今晚演壓軸戲《陰陽河》,雖然最後登場,卻早早地化完妝等在那裡。
《陰陽河》是傳統折子戲,故事講述李桂蓮苦等戀人張茂才近三年,只差三天便能成婚時,不幸酒後失身於賈成喜,悔恨不已,投河自盡。土地神念其舊情未了,許她在陰陽河挑水百日,待那真情之人前來救她還陽做人。劇情簡單,演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悲喜轉折,陽間與陰間跨度很大,嵇兵戲中演李桂蓮,憑這齣戲在全國戲曲比賽中得過金獎,演藝水準極高。她說,花旦演員動如燕、行如風,以身段和水袖功夫見長,要求行不動裙、笑不露齒。這部戲的難度是擔水,扁擔兩頭不能用手去碰,左右換肩也是如此,走路長裙不露腳尖,雖然演了無數遍,觀眾仍看得津津樂道,因為來看戲的大多都是老戲迷,演員每演一遍,總要在精彩的場次精雕細琢;觀眾每看一遍,也同樣對精彩場次玩味不止。
帷幕拉開,開場戲《逼侄赴科》,故事講述書生潘必正應試落第不願回鄉,寄宿郊外女貞觀,與尼姑陳妙嫦賞琴和詩,暗自相戀。潘必正姑母乃女貞觀觀主洞察其情,逼侄赴考,拆散熱戀情侶。青年演員潘智岳演書生潘必正,這是小生角色,潘智岳用男聲假嗓唱唸,舉手投足穩重端莊大方,扇子、水袖、翎子功夫都很紮實,台下響起陣陣掌聲。
最後是嵇兵上台,演藝功夫不消說,她的唱腔宛轉多姿,顯得抑揚柔媚。老戲迷們聽了個個銷魂。
2008年,廣東漢劇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劇團有政府專項資金,一年除了外出演出任務,平時週末晚上在亮勝客家藝術中心演一場戲,門票免費。劇團沒有經濟壓力,演員可以盡心地去演,無疑是對傳統戲曲的最好保護。但是要把傳統戲曲發展下去,不單是培養年輕演員,還應該有新劇本新觀眾。

傳統折子戲《陰陽河》在梅州亮勝客家藝術中心上演

1.飾演李桂蓮的嵇兵需要以肩擔水,演出時難度極高╱2.嵇兵是梅州廣東漢劇團的頭牌花旦╱3. 漢劇演員在後台整裝待發,務求要把最精彩的表演帶給觀眾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5 467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