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5 > 鹽井天主教堂

[光輝歲月]第465期 鹽井天主教堂

文:謝光輝    圖:謝光輝     分享:

簡介:白色的天主教堂,是鹽井的標誌性建築。 星期天早上,47歲的魯仁第打開教堂大門,等待做彌撒的藏民帶着孩子進去,孩子們撒腿就跑——在空曠的教堂玩耍;鄭重憨厚的老人,趨向門後嵌入牆的小水池,手指蘸了聖水,朝着聖母瑪利亞的像,在自己的胸前畫十字,入席坐在長椅上

        

 燈亮了,教堂變得深邃、璀璨、神秘,困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是信仰的座標。魯仁第上台一邊朗讀聖經,一邊結合現實生活講,講得特別親切生動,很容易理解,也很好記。 1865年,一名叫鄧得亮的法國神父冒着生命危險由四川輾轉進入西藏鹽井,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長得又和當地人不一樣,在政教合一的西藏如何打開局面?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智慧。鄧神父以中國人的社交方式——請客送禮,廣交朋友,取得信任後,從貢格喇嘛手中買下一塊地,蓋了天主教堂;以慈善施惠的方法,收留了一批流浪漢,分地蓋房,幫他們安下身來,便有了第一批天主教徒。 鹽井先後有17位西方神父佈道傳教,第4任神父尼德龍,精通藏語與漢語,將《聖經》翻譯成藏文,創辦夜校,聘請本地老師授課。1944年最後一任西方神父茂士利,瑞士人,30多歲來鹽井負責教務,5年後即將卸任時,去雲南德欽教堂安排工作,被一名佛教徒得知,密報甘達寺,即派出數名武裝喇嘛將主僕兩人殺害,一名天主教徒悄悄將兩人的遺體運回家中掩埋,直到80年代末遷葬鹽井教堂公墓。茂士利被害後,鹽井教堂的活動停了30多年。 魯仁第的曾祖父是流浪漢,祖父小時候被狗咬傷,高燒不退,病情嚴重,曾祖父沒錢替兒子治療,把他送進教堂;神父不僅治好了他的病,還教他識字讀書,長大後又幫他娶親成家,從此魯家一代代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魯仁第七兄妹,他老么,高中畢業去北京中國天主教學院學習五年,作為牧靈佈道者兩年,26歲時,在西安李篤安主教的主持下晉升為神父。神父的地位在鹽井相當於寺廟裡的活佛,倍受尊敬。天主教與基督教本是一脈,後者是從前者中分出來的,前者的神父必須誓守獨身,後者的牧師則可以結婚。人非草木,倘若為了愛情決定不再堅持的話,只要表明態度,徵得主教的寬免,還俗也是可以的。十多年前,魯仁第還俗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這樣鹽井教堂就沒了神父,但是上帝之門不能關閉,在新神父沒出現之前,魯仁第仍負責教堂工作。 鹽井3,000餘人,有800多人信仰天主教。彌撒結束,魯仁第帶大家去看望一名病危老人,教堂有一輛四川甘孜神父送的9座麵包車,人多坐不下,只能照顧年齡大的。我們沿一條3、4米寬的水泥路下去,來到一個泥牆院子,83歲的老太太,半躺在靠窗的牀上,鼻孔插着氧氣管,呼吸急促,牀邊貼有聖母瑪利亞像的月曆。房間不大,擠滿了人。魯仁第站在牀前為老人祈禱,朗讀《聖經》,魯仁第讀一句,大家小學生似的齊聲跟讀。陽光從窗外照進來,光影反差很大,一個個神色凝重,像版畫一樣強烈。不禁想起捷克攝影師寇德卡拍的「送別」照片,面對死亡,現實總比照片更加真實傷感。老太太年輕時體格壯實,瀾滄江曬鹽,山路陡峭,150斤的鹵水,一天揹二三十趟……她似乎聽到了上帝的聲音,掙扎着想說話,但是嚴重的氣喘和不停的咳嗽讓她無法開口,表情痛苦。 大家開始唱聖歌……悠揚的歌聲在房間回盪。牀邊月曆上的聖母瑪利亞,彷彿靜靜地注視着老太太。老太太平靜下來,呼吸順暢,也不咳嗽,面容安詳,像是戰勝了病魔。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3 465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