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旅遊 > 464 > 法華經變(一): 二佛並坐

[敦煌故事]第464期 法華經變(一): 二佛並坐

文:李焯芬    圖:李焯芬     分享:

簡介:佛教源於公元前5、6世紀的印度,到了公元前2、3世紀的孔雀王朝,佛教成為印度的國教。早期的佛教經典,包括了《阿含經》、《法句經》、《百喻經》,與及現今南傳佛教的一些典籍。公元1世紀,印度佛教在貴霜王朝時代進入了大乘佛教時期,提倡佛教信眾應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並且認為通過修菩薩行,人人皆能成佛。公元1至4世紀,是大乘佛教的「般若期」,重視「因緣觀」、「緣起性空」和「空」等思想的研究和弘揚。這個時期先後出現了《大般若經》、《法華經》、《金剛經》、《華嚴經》、《淨土三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彌勒經》(包括《彌勒上生經》及《彌勒下生經》)等典籍。公元4至7世紀,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唯識期」;「唯識學」(或佛教心理學)成了這個時期的主流思想。7至11世紀,則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密教期,受印度教的影響較多,亦較明顯。 以上提及的印度大乘佛教典籍,部分內容後來成了敦煌石窟壁畫的一個重要題材;主要是「般若期」的大乘佛典,「唯識期」的極少,「密教期」的則在「吐蕃」時期開挖的洞窟中偶爾能見

        

 佛教源於公元前5、6世紀的印度,到了公元前2、3世紀的孔雀王朝,佛教成為印度的國教。早期的佛教經典,包括了《阿含經》、《法句經》、《百喻經》,與及現今南傳佛教的一些典籍。公元1世紀,印度佛教在貴霜王朝時代進入了大乘佛教時期,提倡佛教信眾應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並且認為通過修菩薩行,人人皆能成佛。公元1至4世紀,是大乘佛教的「般若期」,重視「因緣觀」、「緣起性空」和「空」等思想的研究和弘揚。這個時期先後出現了《大般若經》、《法華經》、《金剛經》、《華嚴經》、《淨土三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彌勒經》(包括《彌勒上生經》及《彌勒下生經》)等典籍。公元4至7世紀,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唯識期」;「唯識學」(或佛教心理學)成了這個時期的主流思想。7至11世紀,則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密教期,受印度教的影響較多,亦較明顯。 以上提及的印度大乘佛教典籍,部分內容後來成了敦煌石窟壁畫的一個重要題材;主要是「般若期」的大乘佛典,「唯識期」的極少,「密教期」的則在「吐蕃」時期開挖的洞窟中偶爾能見。 大乘般若經典之中,常見諸敦煌壁畫的一個例子是《法華經》。該經的全名是《妙法蓮華經》,較通行的版本為譯經大師鳩摩羅什於公元40年所翻譯,共有28品(章)。最早見諸敦煌藝術的是〈見寶塔品第十一〉中所描述的釋迦牟尼和多寶佛二佛並坐說法的塑像,位於第259窟(北魏)的西壁龕內(圖1)。按經文所講,多寶佛非常讚嘆釋迦牟尼所宣講的《法華經》。因此,只要十萬國土有說《法華經》處,必有七寶塔從地下湧現跟前,而塔中多寶佛必為其真實而讚嘆,並予以證明。本窟中的二佛並坐彩塑,高1.4米。佛高螺髻髮,前額寬廣,眉目疏朗,眉眼細長,鼻樑高通額際,下額大而突出;偏袒右肩,呈遊戲坐。頭部為後代重修,但雄偉的身軀和施以陰刻隆起的衣紋手法,卻是地道的北魏太和造像風格。在二佛坐像寶蓋的上方有八身飛天,相向而飛,攢聚一起翻轉自如,動態飄逸,恍如在天宮飛翔。 中國石窟中的二佛並坐像,最早有西秦時期的,至北魏大為盛行。在敦煌的北朝石窟中,二佛並坐像現存有五鋪。除第259窟外,另有西魏時期的第285窟(圖2)及第461窟,北周時期的第428窟(圖3),與及敦煌西千佛洞北周時期的第8窟。 除了彩塑以外,二佛並坐的景象亦出現於壁畫當中。例如建於盛唐的第23窟南壁,就描繪了《見寶塔品》的內容(圖4):釋迦牟尼在說《法華經》時,地下湧出一座七寶塔,停在空中,塔上裝飾着各種奇珍異寶和金銀琉璃,十分華麗。因塔內供奉了多寶佛,故又稱多寶塔。這時,有一位菩薩提出要見塔內的多寶佛,釋迦牟尼於是升至空中,打開塔門。多寶佛分半座給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又把眾侍從接到空中。在壁畫中,七寶塔上方繪了釋迦牟尼分身十方諸佛及脇侍菩薩,各乘祥雲,從遙遠的西方佛國,雲集靈鷲山上空,予人滿壁風動之感。基座正中,設御路式踏階通向寶塔。塔身三開間中間敞開,可見二佛並坐其中,畫面開朗宏偉。七寶塔周圍,諸大菩薩、天龍八部以及比丘等圍成橢圓形,猶如眾星拱月。


1.莫高窟第259窟西壁龕內,有最早見諸敦煌藝術的釋迦牟尼和多寶佛二佛並坐說法塑像╱2-3.莫高窟第285窟和428窟,均可見二佛並坐像╱4.莫高窟第23窟南壁,描繪了《見寶塔品》的內容

 
 
 
 

讀者評論:

姓名:

可輸入 150 個文字

本篇出處:

2019-2 464期

 
 


《中國旅遊》訂戶可享優惠價

您的訂戶身份確認通過
正在加入購物車中,請稍等......
請輸入訂戶編號或登記電話號碼,確認訂戶身份
  •   訂戶編號
  • 登記電話號碼
*訂戶資料錯誤或訂閱雜誌已過期,訂戶編號(由英文+數字組成),如果有不清楚,可以致電:852-25618001轉訂閱部。
 
忘記密碼